同里古镇
走进同里的一刻,少了初来乍到的欣喜,多了的是不自觉的比较。
与乌镇、周庄相比,同里的游客要少得多,没有喧嚣,没有热闹,多了一份静谧。对不少人来说,同里还有些陌生,但在江南一带,她也是水乡的明珠,且有着一种娴静的诗情画意。
三桥是同里最有名的地方,我就住在桥边的旅馆,推开窗就能看见三座石桥中的两座。建于清代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桥中的三宝,镇上居民婚娶、婴儿满月、老人过生日都有“走三桥图吉利”的习俗,由此可见,这普普通通的三座石桥,在同里人心目中的分量极重。我当然要走一走了,桥下,乌篷船时时驶过,船娘摇着橹,河岸柳树的新绿随风摇曳,沿河露天的农家餐馆,什么炒螺蛳、炸豆腐干、焖太湖“三白”呀,都是原汁原味,香味诱人的很,不时地冲击着我的味蕾。
沿河散步,且走且看。同里四面环水,九曲回环的河湖港汊,将同里分割成十来个孤岛,数百年来,水乡人竟建造了49座石桥,于是,古镇连了起来,桥与日月相伴,桥与流水媲美,桥与人家相亲,桥与小街相连,小桥、流水、人家的水韵便形成了。有了水,便有了同里的灵气,清粼粼的小河,围着古镇绕来绕去,给古镇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我久居喧嚣闹都市,面对这片静谧,心里各种欲念顿时淡然隐去。
古镇上的老宅,年代久远,斑斑驳驳,那古窗古门都显得古朴静雅,漫步在幽深清靜的石板路上,“穿越”之感油然而生,我能想象旧时宅内主人安逸生活的情景。镇里比较有名的老宅,如崇本堂和嘉荫堂,各种砖雕、木雕、浮雕艺术十分精美,使人浮想联翩。耕乐堂则有园有斋、有阁有榭,高低参差,清幽别致。珍珠塔景园是明嘉靖年间南京监察御使陈王道的故居,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组成,园林建得很好,堪称苏式园林的典范,但已非原物,是在遗址上重建的。
河边
行船
垂钓
河街
摄影达人
苏式园林
楼榭
桥
鸬鹚船
很安静
名气最大的,当然是退思园,这是建于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园主是内阁学士任兰生。据传,他光绪年间被人弹劾,被罢免后回到家乡同里,建了这所私家园林,取名退思园,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与苏州的留园和网师园很像,建筑技巧也差不多,尤其是亭台楼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在园林史上堪称一绝,如果这园放在苏州,也一定会挤满游客,但是放在同里,它就安静多了。古时候做官的文人,总喜欢在退出官场之后,建造一个佳宅作为颐养之处,美其名为“退思”或“拙政”之类,其实,内心何尝不想东山再起呀。况且,能花十万两银子修建这么好的园林,仅他做官时的俸禄大概是不够的,可见,所谓的“退思”不过是说说而已。官场虽然失意了,但任兰生恐怕没有想到,这个园林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退思园出来就是明清街,石板街不宽,两侧商店毗邻,有前店后宅,也有下店上宅,有手工画画的,有卖扇子的,有卖丝绸的,有卖紫砂壶的,还有各式各样工艺品的。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代,充满了江南古镇的韵味,“逝者如斯”,古屋犹在,只不过是新人換旧人罢了。街上行人很少,十分安静,有名的南园茶舍,居然空无一人,真不知道这些店铺靠什么维持。
入夜,同里更加平静,小小的古镇,不见繁华夜市,只有一些单调霓虹,与乌镇西栅和西塘酒吧相比,这里显得相当冷清。在客栈,我与经营的老大爷攀谈,他说这家客栈是他女儿投资的,在桥边租的民居改建的,房间里按三四星级标准修建,他和老伴帮着打理,而女儿一家都在西塘,也经营着客栈,那边的生意要忙很多,有空也会过来看看。
退思园
近水楼台
河道
古街头
明清老街
做点心
河边走
余大师说,同里是那种他一见面就要产生觅房安居愿望的地方,好吧,我就在这个静谧的地方安居一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