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张家祥,店主将餐桌延伸到门前的路边。图片来自北京新闻网
5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达到2093.8万人。成都也成为继重庆(3205万)、上海(2487万)、北京(2189万)之后,中国第四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
成都,一座“生活化”的城市
成都经常自诩为“第四城”,2000多万的人口更是加深了这种认知。
在过去的10年里,成都的人口增加了近600万。如今走在成都街头,随处都能听到普通话,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老成都”。
2000万这个数字在民间早有猜测,官方公布后还是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前几天注意到某二手房交易网站上有几个公寓房源,被房东及时下架了。或许也是城市量级和质的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迅速增加。到2020年,成都以557.8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在各种数据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这说明2000万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快速流动中,这是“城市化”的体现。
在一些微信群里,外地的朋友都在讨论“赶紧在成都买房”的可能性,这反映出他们对这个城市还缺乏了解。
成都的房价虽然比较低,但是和北上广深一样,也有极其严格的限购措施。
“人口超2000万”带来的震撼,似乎让一些“一线城市”的人大吃一惊,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2005年,我从北京某大学硕士毕业,选择到成都工作,大学给了我一张“支援西部地区建设”的证书和1000元奖金——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其他地方对成都这个遥远而“西部”的想象。
这种想象也有点接近成都的本质:成都确实是一个不同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城市。
除了各种数据,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或许就是成都的独特之处。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不同,成都是一个“生活化”的城市。
成都有大量的书店、茶馆和酒吧,咖啡馆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就连奶茶店成都也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它还是大众心目中的美食之都。成都在每年春节后公布的“黄金周旅游收入”中排名第一。
游客去成都无非就是为了吃喝玩乐。那些游客在这里花那么多钱,也说明成都有太多值得他们花钱的地方。
成都作为一个擅长营销的城市,这两年推出了一个宣传口号叫“像成都人一样生活”,非常准确。
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特殊的生活方式。所有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成都也越来越快,但可能仍是中国大城市中“最慢”的一个。在成都街头看人走路比上海深圳慢很多。
成都街头的美食。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生活引领”的理念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传统。
从上个世纪开始,成都就被人们看作是一个“不一样的城市”来看待和讨论。
因为这里的人们热衷于做茶馆和各种休闲生活,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在报纸上讨论这是不是一种“坏习惯”,成都人是不是太“上进”和“勤劳”——100年后,成都是中国经济最强大的城市之一,但人们仍然热爱做茶馆和所有类似于茶馆的地方,比如咖啡馆、酒吧。
当其他大城市被“快速”发展推着往前走的时候,成都人却保持着“慢节奏”,现在这种“慢节奏”开始显现威力。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时候,成都以其独特的“烟火”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提振消费信心的利器。成都也成为经济复苏最好的城市之一。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以生命为主导”的观念其实是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传统。
自从李冰修建都江堰从根本上改善了这片土地的水利状况,成都就成了“天府之国”。成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一直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谋生”相对容易,孕育了历史悠久的休闲文化。
每当中原政权动荡时,知识精英都会选择成都作为避难之地(最著名的就是杜甫)。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迁徙”,所谓“湖广填四川”是最大的一次。
在过去的10年里,成都增加了近600万人口。除了本地出生的,还有不少是从四川各市“来省城”的,还有不少是从外省来的。这些都被称为“新成都人”,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新时代的“移民”。
这一因素使得成都在过去3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特殊的面貌。
尤其是最近10年,这种“差异”本身已经演变成一种吸引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无疑让成都火车站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最值得我们期待的,是成都未来能呈现的“不一样的样子”——休闲文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
这样的城市,必然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
□张峰(媒体人)
编辑:陈静实习生:唐洁静校对: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