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庞建新
“坚决纠正课外体育训练的虚假宣传、虚假打折、焦虑营销等行为,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要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的服务监管。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校外培训全面减少。与此同时,艺术和体育培训的普及率不断上升,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艺术和体育培训班。“最近一直在带孩子做班级测试,看看哪些运动更适合他。”北京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始,她就忙着带孩子尝试足球、篮球、游泳、武术、空手工艺等培训课程。除了强身健体,她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一种运动习惯。
此外,不少学科培训机构在转型中也将重心转向艺体培训,但培训市场仍面临师资混乱、应试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因此,业界呼吁迫切需要加强对艺术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其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美术培训越来越热。
现在很多家长对体育、美术等美育的认识比较全面,杭州的张女士就给7岁的女儿安排了一个完整的周末课程,比如在线少儿美术、滑冰、古筝等。但是很多家长受中考政策影响,把体育、艺术培训和升学挂钩。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去年10月16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2年,力争美育全覆盖,全面实施美育中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分值,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以及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双减’后,很多小学生的学科训练被明显压缩。再加上中考体育成绩比重越来越大,家长更加重视体育和艺术训练。”足球培训机构合伙人廖俊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
据央视财经报道数据显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新增体育艺术教育培训机构3.3万余家,同比增长99%。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注册数量为4.8万家,同比增长108.7%。
对此,史圣国际体育创始人兼CEO陈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10年来,家长的教育认知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全社会对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今年。为此,许多专家预测运动培训行业即将到来。
市场混乱仍在继续。
场地不合格、办学资质、教师资质、课程体系一直是校外培训市场的顽疾。很多机构仅仅依靠一本招生简章,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都无法评估。老师不专业也被家长投诉。上海、江苏、福建等地的消费者组织近日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教育培训成为投诉热点。
家住北京丰台的秦女士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她家附近新开了三家培训机构,分别是篮球、游泳、武术培训。但她实地调查后发现,培训机构的场地和教练都不尽如人意。“咨询了两家体育培训机构,都有场地问题,要么找公园做培训场地,要么用培训机构的场地但另行收费。”此外,各种宣称“通过率”、“全包”、“协议班”、“签约班”的广告标语广为家长诟病,甚至将一些没有正规办学资质、正规教师资质和培训场地的机构称为“三支基层队”。今年6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布艺考培训机构黑名单,17家违法违规的艺考培训机构榜上有名。
对于非学科培训,“双减”政策还提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对存在服务水平不高、在校恶意招生、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格。
呼吁建立评价体系
除了虚假宣传和“三无”之外,校外艺术培训还存在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加强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监管,包括办学宗旨、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教学计划等。在评估中,对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收费标准、用户体验等进行动态综合评估。,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鸿雁指出,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校外培训有强烈的需求,但对校外培训的师资质量、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不如学校教育。2018年以来,国家对中小学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各级主管部门通过政策文件、专项治理等方式加强管理。但各地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千差万别,监管很难一步到位。很多地方还存在监管主体责任不清、日常监管困难、质量评估缺失等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并成立专门部门进行监管和评估。同时,大力推进校外培训行业自律,建立和支持校外培训行业协会,负责校外培训教师的资质认证、专业发展培训和等级评定。
“现在很多培训机构缺乏标准化的教案。”廖俊说,一个培训机构是否能被家长信任取决于眼见为实。家长要看教案,看教练好不好,看孩子能不能学到东西。
陈认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应该有和文化课一样科学严谨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以及与孩子实际情况相匹配的阶段性目标和成绩,而不是市场上一些机构用“导师制”过度包装教练,忽视教育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和机构评价制度。国家社会足球品牌青训机构资质认定标准,此前由中国足协制定,对场地排序、经费保障、工作人员和教练资质、运营效果等进行评估。
“推进标准化是关系到行业发展的大事。对教学、R&D、教师等环节的投入是教育机构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企业立足的根本。”陈对说道。
廖俊认为,培训机构迫切需要在官方层面制定一个系统的评估系统,对其特点和运作进行评估和评级。官方审核出具的指导性评价不仅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为家长选择机构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