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河西地区—大地之子—榆林窟—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镇月牙泉村—莫高窟—阳关(3日)
大地之子
大地之子,荒漠中沉睡的一个婴儿。有人只为看它一眼,便不远千里,驱车而来。
它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长15米、高4.3米、宽9米的雕塑,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
在空旷的天地间,他就安详地沉睡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仿佛时间流转与他无关。
仅仅只是这样看着他的面容,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母亲怜爱的情绪,好像轻轻拍拍他的背,听听他梦里的呢喃。
有人说,大地之子的存在,是为了呼吁人类保护地球母亲;也有人说,这曾经荒凉的丝绸之路,如今也有了生机;还有人说,这是中国雕刻艺术最伟大的里程碑。无论如何,这安然的模样,孤独的令人心疼,无论沧海如何变化,它就一直睡在天和地的怀抱里。
榆林窟
莫道敦煌石窟美,壁画佳作在榆林。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窟内彩塑精美、壁画斑斓,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同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
榆林窟在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其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唐25窟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称为旷世精品,出土的象牙佛更是国宝级文物,精美的雕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如这个名字一样,盛大辉煌,繁荣昌盛。在人类四大文明的交汇点,敦煌赋予了莫高窟穿越时空的力量,将中国最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全部保留了下来。这个地方,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余秋雨在《莫高窟》写到:“看敦煌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而敦煌的鸣沙山,到了冬天雪后,就变成了雪色沙海。
此时,景区里少了熙熙攘攘的游客,目及之处,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那绵延的鸣沙山也开始变得若隐若现起来。
雪后的鸣沙山·月牙泉一片寂静,只有那清脆的驼铃声回荡于山谷间,仿佛一瞬间,回到千百年前的丝绸之路。
阳面的积雪到了午后就会融化干净,阴面的积雪却能存留整个冬季。金沙银雪,光影分明,如此绮丽景象也只有此时才能欣赏的到。
月牙泉镇月牙泉村
月牙泉村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下,月牙泉畔,该村因鸣沙山月牙泉而得名,村内有雷音寺、民俗博物馆、佛爷庙等人文景观以及敦煌山庄、花雨楼等文化产业建筑,是全市有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之一,每年来月牙泉镇观光旅游的游客达百万人以上。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月牙泉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驼运、餐饮、工艺品销售、摄影、沙漠露营、沙漠越野车等项目,逐渐形成了景区驼运、旅游服务、特色林果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全面改造农户生活,大力提升游客接待条件,使全村形成了收入百花齐放、产业百家争鸣的好局面。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现今全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程度最好的佛教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1961年3月,国务院因其珍贵的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将其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全体会议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认定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等六条标准,将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北的寂寥与苍凉都在冬日的莫高窟尽数体现,褪去了绿色的装点,莫高窟在这个季节中尽显肃穆本色。空气清冽,遥相远眺,当年乐尊和尚看到佛光的三危山都清晰可见。若是幸运遇到了雪后的莫高窟,那更是独一份的美景。
阳关
阳关,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
雄浑的塞上风光,独具气象的汉唐军旅文化,又承载无数离愁别绪,如此阳关,更因沧海桑田的巨变而令人更加唏嘘。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阳关早已不具备边关的功能,甚至连其所在之地都不在中国疆域之内,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对阳关寄予思古幽情。
来源|综合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