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北京的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群,比如大名鼎鼎的故宫、天坛,还有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圆明园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一个小众古迹,它就在北京二环内,离天安门不到2公里,历史悠久,建成时间只比故宫晚了22年。
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城楼形建筑,细细打量,还能看见城楼平台上矗立着好几个大型天文仪器——这就是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古观象台,现在是北京天文馆的一部分。
古观象台台体高14米,有大约4、5层楼那么高,其建成于1442年,距今已有近600年,其历史只比故宫晚了22年。从建成之日一直到1929年,这里一直都是官方的天文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明朝时这里叫“观星台”,清代改称“观象台”,民国时则被称为中央观星台。
沿着古老的石阶来到古观象台的台顶,这里才是古观象台的精华所在——玑衡抚辰仪、纪限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赤道经纬仪、象限仪、天体仪,8架青铜制成的天文仪器在台顶次第排开,每一个的做工都非常精美。
这些天文仪器基本都是在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年间制造,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了其中大部分。南怀仁可谓是清朝初年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汤若望,后者历经明、清两朝,对当时的中国有很深的影响。
或许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样,明清时的中国天文学方面其实颇为发达,对外交流也比较多。古观象台上的这些天文仪器大多都是西方传教士监制而成,有着很明显中西合璧的风格,既有东方风格的龙、狮等造型、花纹,又有和西方当时天文仪器一样的刻度、游表、结构等。这些精美天文仪器的历史,还颇为动荡,在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时,这些铜仪有不少曾被德国和法国侵略者掠夺,之后民国时期才几经辗转归还中国,个别铜仪上甚至还有当年战争时留下的弹孔。
古观象台台下,还有一个幽静的院落和一个小花园,院落里古树枝繁叶茂,几间屋子也是古色古香。花园和院落都是古观象台展厅的一部分,陈列着指南车、玲珑仪、日晷等古时的天文仪器,沈括、张衡、汤若望、南怀仁等中国古代天文史上著名人物的雕像也能在这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