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郏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安息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诗歌创作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县三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艺苑、东坡中年布衣塑像、苏仲南夫妇墓及梁氏墓、三苏陵园和三苏纪念馆等景点组成。
2、郏县文庙郏县文庙位于郏县老城南街中段东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庙区9000多平方米,可控制面积16万平方米。郏县文庙一进七院,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郏县文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是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专祀庙宇。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上再次复扩建为官方文庙。郏县文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保存完好,木、石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在全国县级文庙中最好。其建筑规制是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经过综合和取舍后,建成的又一具有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现存建筑22栋71间。
3、山陕会馆位于郏县龙山大道西段南侧。坐北向南,占地6300平方米。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善于经商的山陕二省客商捐资兴建,主要作为他们往来西东南北的驿站和洽谈生意、迎宾宴客的商会场所,同时也是联系山陕客商、加强经贸信息交流的聚首处,是清代“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建筑,在这条总长5000公里的商道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标作用。现存古建筑40余间,主要由照壁、戏楼、钟楼、鼓楼、东西廊房、正殿、后殿等古建筑组成,保存完好。其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其木雕、砖雕、石刻技艺高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临沣寨景区位于郏县东南13公里处的堂街镇辖区。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占地7公顷,寨墙为纯一色红石筑彻而成,平面呈椭圆形,周长1100米,高6.6米,上有哨楼五座,垛子800个。寨外有13米宽的护寨河,河内终年绿水长流。临沣寨内有东西、南北大街各两条,呈“井”字形交错。民居多为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现有明清建筑100余栋、400多间,属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有“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称,被誉为“中原地区第一红石古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生态博物馆。
5、知青园景区知青园位于郏县城西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郏县《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做了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而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震撼世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由此成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祥地。主要景点有毛泽东主席塑像、毛泽东主席批示手迹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广阔天地博物馆、知青之家、知青旧居、知青桥、知青井、知青坝、知青游乐园、知青林等。
6、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景区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景区位于郏县城北约16公里的郏(县)禹(州)交界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教育基地、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是中共河南党委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禹郏县民主政府、禹郏县委合署办公处。核心区有院落3个、房屋33间,窑洞21孔,炮楼3座,地下通道2条,暗堡1处,另有抗日宣传队、医护所、枪械所等分散左右,各种窑洞有109孔。因战时需要,窑洞之间大多有暗洞相连,迂回曲折,机关无数。房舍大多为清末建筑,经百年沧桑,历战火洗礼,保存尚好。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曾据守这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
7、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景区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景区
位于郏县安良镇北部郏(县)禹(州)交界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任氏瓷业天泰号唐钧大师文化创意园为依托,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宗旨,传承钧瓷艺术为己任,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主要开展参观体验、交流科研等文旅活动。景区占地20000余平方米,由任坚钧瓷艺术博物馆、钧瓷传统工艺馆、窑炉博物馆、唐钧博物馆等景点组成。
8、蓝河古渡景区蓝河古渡景区位于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又称“列埠口”,始建于汉,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唐时因李姓皇族迁入,始称李家庄。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李姓族人从山西再迁入,渡口壮大,航运发达,改名李渡口,清代改为“同心寨”,民国时为李渡口镇。这里曾是“万里茶道”的节点和水运枢纽,“东列黄岗千古秀,西邻蓝河万代青”是对其地理位置和田园景色的赞誉。渡口商贸,交通要道遗存的屠行、酒馆、药铺、花行、染行、布行、商贾店铺、历世名人住所保存基本完整,街巷地域特征明显,现存传统建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