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有什么山
1、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千米,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更低处海拔仅624米,更高处海拔达3061.1米,为华北更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雄旷,峰岭交错,挺拔壮丽,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2、管涔山
管涔山位于忻州宁武县东寨镇,含五寨、神池、岢岚、静乐等部分县区,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阎家村和怀道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内有旅游景点50多处,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栖息着褐马鸡、金钱豹、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3、芦芽山
芦芽山位于宁武县中部,总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及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珍禽褐马鸡的主要保护地。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绝顶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
4、凤凰山
凤凰山古称标山,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山西定襄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中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是山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5、天涯山
天涯山风景区位于忻州市子干乡境内,景区以天涯山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2600多年前历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纯孝”精神为主题,将生态观光旅游与现代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景区主要分天涯神韵、石鼓祠、忠孝台、北国江南、游 *** 务区五大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忻州——风景名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涯山风景区
原平天涯山风景区介绍 原平天涯山风景区内容介绍
1、天涯山风景区位于原平市子干乡境内、大运高速公路出口以东5公里处,紧邻310省道,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景区以天涯山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2600多年前历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纯孝”精神为主题,将生态观光旅游与现代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区。
2、项目预计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1000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景区主要分天涯神韵、石鼓祠、忠孝台、北国江南、游 *** 务区五大区域。工程完成后,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经济收入3000余万元,同时集聚相关产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闻名,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山西介休?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本名
介子推
别称
介之推、介子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
晋人
出生地
闻喜户头村
精品荐读
真实还是虚构?《重耳传奇》热播,再来谈谈著名的介子推割股奉君
作者:浩然文史
他割股啖君,论功行赏时退隐山野
作者:知历史
人物生平
追随重耳
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
介子推
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1]
割股充饥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1]
辞官不言禄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像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例如:竖头须)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1]
抱树而死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介子推抱树而死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1]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
人物精神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2]
历史评价
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讴歌绵延不绝,贯穿数千年,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很少有人对介子推的所作所为投以审视的目光。[2]
后世纪念
介子推庙
介子推庙,位于山西省晋中灵石县境内的张蒿村,称英毅圣王庙。介庙所建处,原有母子柏、母子碑。传说母子柏所生之处是介子推母子相抱被焚死之地。介庙周围原来环境清幽,浓荫十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凉。也由于这个原因,这里也被人称为“神林”。可惜1942年 *** 侵略者侵华时,这里的山林庙宇均被火焚毁,现仅存寺庙的偏院一处,院内还存有原庙基的石墩和五通石碑。[3]
天涯山石鼓寺
天涯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境内[4],景区以天涯山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春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纯孝”精神为主题,将生态观光旅游与现代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是山西省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区。
石鼓寺是天涯山风景区一景,始建于元代。据《崞县志》载,元代张显之夫人延氏乐善好施,在莲花山下修建舍药院,为当地百姓消灾除病,并供奉绵山介子推神灵保佑。一天夜里,忽闻人语马嘶,隔窗闻问,答曰:“介神驻兵。”翌日,见院内石上留有马蹄印,随后将舍药院改为介神行宫,即石鼓神祠之前身。现存元代大元国延佑四年皇帝御书“石鼓殿”大牌匾足证。殿内塑起了介子推和其母的巨像,墙壁上绘就32幅介公生平行藏。于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也就自然成了石鼓山的山神,“石鼓神祠”由此得名。[5]
天涯山风景区忠孝台介子推塑像
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后来,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介子推,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介子推庙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 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 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在介山,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6]
史书记载
宋王当《春秋臣传》为介子推立传;民国《介休县志》、雍正《山西通志》也为介子推立传;胡春霖《山西名贤辑要》,介子推被收入《廉介类》。
影视形象
共3张
介子推影视形象
年份电视剧/电影饰演者
1989《晋文公传奇》陈荣峻
1996《东周列国·春秋篇》石天生
2003《骊姬传奇》曹卫宇
展开全部
纠错
参考资料
[1] 介子推.中国文明网 [引用日期2015-02-12]
[2] 介子推:一个人和两个节日.深圳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5-02-12]
[3] 介子推庙.揭阳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