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普渡寺大殿

普渡寺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椽共3层,为建筑法式中少见。普渡寺始建于明代,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乾隆20年(1755年)重新修葺扩建,后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47年。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位于南池子大街,原为清初所建的喇嘛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通过参观普度寺大殿,我还想到:只有一个国家经济上富裕了,才能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因为一方面,只有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传统,更加注重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包括文物保护在内的文化事业是不能讲效益的。说得直接一些,这类事情都是赔钱的事业。普度寺大殿的保护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政府花了许多钱去腾退普度寺内的住户、学校,对其进行修缮。但修好之后也只能作为详情咨询景区的博物馆以及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中国现在仍然有许多应该保护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与保护,我觉得与经济的欠发达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而言之,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古建筑像普度寺大殿这样,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我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懂得如何去欣赏普度寺大殿以及其他精美的古建筑!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地址: 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35号电话: 1330108802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