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庙位于庆阳西峰区,地处董志原东畔残原的突出部,地势平坦,西连原面,三面临沟,松柏苍翠,溪流环绕。
庆阳公刘庙原为明代修建。后历遭兵灾,庙宇几建几毁,但公刘“教民樯搞”有益于人民的故事却深入人心,赢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被世代奉如神明。从1988年开始群众自发捐资逐年修建,现已建成庙宇上殿3间、献殿3间、戏楼1座、塑像10尊,总建筑面积260余平方米。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行盛大的庙会。
2002年6月,经专家现场踏勘考察,中国民俗学会将位于西峰温泉乡刘家店的公刘庙正式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至此,有关周祖发祥地的争论(有关周祖发祥地的争论,现有“山西说”,“洛河说”,“庆阳说”等)终告沉寂,西峰公刘庙更加为国人瞩目。
《诗·大雅·公刘》中的一段描写,与此地理环境相当吻合:“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山献 ,复降在原(刚健忠厚的公刘啊!看见了这片大平原,既丰庶又富裕,既可心又惬意。从此再不长叹气。爬上小山曲,又如同下在了平地)”。
另外,《诗·豳风·七月》中所描绘的劳动场景,农作物品种的繁杂,栽植、收获时令的把握及其简接反映出的风俗都与今天陇东的现实惊人的相似,而陇东正是先周豳地的大部或一部。由此可见,公刘及其率领的先民确曾在此劳作过。而且当时的农耕文明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了。
公刘庙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时植被茂盛,树木参天,环境幽雅,气象雄伟。后历遭兵灾,庙宇群屡毁屡修,代代相继。原有的建筑群在"文革"期间被全部拆除,但公刘"教民樯搞"有益于人民的故事却深入人心,赢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被世代奉如神明。从1988年开始群众自发捐资逐年修建,现已建成庙宇上殿3间,献殿3是,戏楼 1座,塑像 10尊,总建筑面积260余平方米。
每年农历3月18日为老公殿庙会(传说3月18日是公刘生日)。届时,十里八乡民众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更有远居陕西旬邑、长武、彬县的香客,也赶来进香。据他们说,其先祖亦是公刘的亲戚。可见周祖农耕文明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西峰、庆阳。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刘家店西庄庙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