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左公祠

塔城市左公祠遗址在今塔城市二工镇左公祠村,村名与该村建有左公祠有直接关联。最早左公祠名叫左宗棠庙,建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位于今塔城市塔尔巴哈台南路中国银行塔城地区分行斜对面,庙宇不大,是随左宗棠来新疆的湖南籍兵士所建。

塔城左公祠

该庙建筑为土木结构,庙的主体建筑由殿宇和边廊组成,占地长250米,宽150米,附近有墓群,为乾隆年间坟墓。祠堂侧面有一巨柳,据说此柳建祠时就有。塔城左公祠民国时期被毁。

塔城市虽地处祖国边疆,比不得江南池塘曲桥、垂柳婆裟,但提起柳树,却让所有塔城人都为之自豪。塔城市区域内柳林比比皆是,库鲁斯台草原腹部柳林有一万亩之多,而这么多的柳树在遥远的边疆“落户”,据说都是随左宗棠西征进疆的兵士及后裔为纪念左公所栽,称为“左公柳”,斑驳的树干和舒展的柳丝,凝聚了老将军对外寇的不屈和对民族的忠诚,成为塔城各族人民经久传唱的一段佳话。

左宗棠(公元1812年-1885年),晚清名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林则徐和左宗棠是晚清“支柱”的两位民族英雄。据历史记载,1870年从中亚浩罕国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匪军侵占乌鲁木齐。1871年沙俄以“代收代管”为名侵占伊犁。

新疆形势十分危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奏陈放弃新疆,加强海防经费,左宗棠上奏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光绪皇帝以钦差大臣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收复新疆军务。

一个无风、无月、无人相送的夜晚,时年64岁的左宗棠怀揣林则徐当年绘制的新疆地图和林则徐相赠的一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对联,带着他“兵疲、饷缺、粮乏、运艰”的队伍,抬着自备的杉木棺材,不远万里开始西征。兵出嘉峪关后,他便命部下沿途插柳,以示有去必有回。左公率领湘军入疆后,跃马天山,所向披靡,一年后便收复新疆全境。他大军开到哪里,就将柳树插到那里。

数年后,左公所栽绿柳成荫,蝉噪千里,使原本荒漠的西域风景为之一变。左公的好友杨昌浚巡游故道,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大将征西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为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各地纷纷修建左公祠堂,在湖南、在福建、在甘肃……人们为纪念左宗棠而自发修建的左公祠有很多处。而在新疆乌鲁木齐、哈密、塔城等地,也建有左文襄公祠。

如今,塔城市已经在左公祠村左公祠原址上,计划新建左公祠堂。新建的左公祠位于塔城市区中心,周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是塔城市旅游文化的又一亮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