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刚刚打完《玫瑰战争》的英国人带着伤疤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伊比利亚半岛的二牙已经成了暴发户,穿着金戴银,到处打人,好嚣张。
王找人打听,说美洲发现了金银矿,赶紧派人去看。但是已经太晚了。气候最好的南美洲已经被西班牙人占领了。有一群印第安人在耕种和采矿,让这里变得很热。
英国人很贪婪,于是他们去和西班牙人商量,说,你们不是有种植园吗?要不,我们合作吧。你可以管理生产,我负责运输。西班牙人同意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大西洋三角贸易,英国人在欧洲、非洲、美洲来回奔波,一无所获。
但没过多久,西班牙就觉得英国人在运输上赚了大钱,心烦意乱,准备把英国人踢出去自己干。
这有点不现实,于是英国国王颁发了私掠船执照,英国皇家海盗到处袭击西班牙金船。
西班牙也不是素食者。还派军舰袭击英国商船,双方打成一团。虽然英国人还是占了便宜,但是他们做不了生意。他们在考虑做点别的,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被西班牙人鄙视的北美。
当时的北美是个又苦又冷的地方,什么都不要的印第安人很少,一个接一个,以部落为单位互相争斗。同期的东北,土地养不了这么多人,冬天特别冷,不适合生存。
这样的地方自然为西班牙人所不齿,但英国人除了向北美大陆进发,别无出路。
新来美国的都是没什么经验的投机者。当他们上岸时,他们寻找金矿和银矿。他们没有长远的计划,就像一只郝汉鸟。冬天来了,气温骤降,缺衣少食的移民将面临灭绝。往往一个冬天过去,死亡率达到80%以上。有100个人。到明年春天,只有20个人能活下来,所以他们会收拾东西回家。
于是一波又一波,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工作进展甚微。
甚至有一批人被团里消灭了。他们在一个冬天后集体消失,不留痕迹。不知道是不是被印第安人吃了。
后来,一个名叫罗尔夫的英国人带来了烟草种子。大家这才发现,这个地方非常适合种植烟草,产量大,质量高,卖到中国利润惊人,吸引了大批国内冒险家定居。
在种植园的支持下,殖民地的规模逐渐扩大。这些人是英国国王的铁杆粉丝,所以他们把这个殖民地命名为弗吉尼亚,处女之地,以此向他们的老处女女王致敬。
美国独立后,弗吉尼亚成为南方的核心地区。这片土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工业以种植业为主。从开始的烟草到后来的棉花,销售市场主要在英国。而且这些人都是保皇派,与英国王室关系密切,经济上和感情上都依赖英国,成为南方奴隶主的前辈。
有朋友问,不对,不是说五月花的清教徒创立了美国吗?
不太严格的说,清教徒奠定了美国北方的基础,最早的殖民地其实在南方。只是后来北方统一南方的时候,五月花故意太高了。
五月花并不全是清教徒。他们最初的目的是去今天的纽约,但船长打错了算盘,被风吹向北方数百公里,到达普利茅斯,即现在的马萨诸塞州。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这些人躲过了第一年的严寒考验,在普利茅斯定居下来。
然后一群清教徒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了北美。清教徒的特点是组织良好,他们不能留在英国。他们来到美国只是为了生活。所以,每一艘船都像诺亚方舟,里面有农民、工匠、医生、猎人和各种动植物。保证一个地方一下子就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
而且他们会选择适合耕种的季节进入美国,来了就盖房子耕种,为猫冬做准备。总之,我就是跑着过日子。
而他们生活的美国北部,气候温和,受海洋影响,不适合种植。所以先以捕鱼、造船、皮毛为主,后从事制造业,逐渐成为北方工业党的前身。
然后,南北沿着两条路线成长,直到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统一。
既然已经成了一家人,就要坐下来谈一谈统一思想的问题。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说我要在北方搞工业,需要提高关税,把外国产品挡在门外,等我们自己的工厂开张。
南方奴隶主不同意,说你们工业化我不管,但是不要影响我和英国人的生意。我敢肯定,当你提高关税时,我的英国父亲会不高兴的。万一他生气了,不买我们的棉花怎么办?
而且外国货那么好,又便宜又好用,你不让买,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所以建国以来,双方一直在吵架,互不往来。
在北方实业家代表林肯上台之前,林肯是一个做事不出声的大师。上任后,一场激烈的行动提高了关税。
南方的奴隶主觉得活不下去了,说要分开住。
林肯告诉你姐姐,带着军队去了那里清理南方。对了,他把南方的大农场都砸了。从此,南方被带上了北方工业化的轨道,再也没有回头路。
所以内战的初衷和解放奴隶没有任何关系。虽然解放奴隶后来成了北方的口号,但这真的和奴隶无关。其实南北战争之后,很多奴隶名义上是自由的,实际上在农民那里过着奴隶的生活,就像以前一样。
只是南方被打断了,再也不提分离,跟着北方的节奏,慢慢向工业化倾斜。
所以内战的重要性,除了解决分裂问题,就是决定了美国的发展方向。
如果当时南方赢了,美国现在估计跟南美那些国家没什么区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一无所有,那就只好跟着老板混点残羹冷炙了。
因为北方没有种植经济的基础,大规模的产能工业化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造就了现在强大的美国。
不然一战二战的时候,欧洲大佬要枪要坦克,美国人抱着一堆棉花。你说你会在哪里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