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30天天气预报(紫云30天天气预报)

紫云30天天气预报(紫云30天天气预报)

描写天气的谚语有哪些?

内容推荐:

1、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先劣躲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4、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5、咸物返潮天将雨。

6、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7、夜星繁,大晴天。

8、燕子窝垫草多鬼胳彩,雨水多。

9、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贵州省紫云县天气预报

02月01日(今天)

白天:中雨

夜间:小雨

0~4℃

东北偏东风 2级

02月02日(周二)

白天:小雨

夜间:小雨

1~3℃

东风 1级

02月03日(周三)

白天:小雨

夜间:中雨

3~5℃

东南偏东风 1级

怎样通过天气预报知道下雨了?

1、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2、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5、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6、云绞云,雨淋淋。

7、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8、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9、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0、星星明,来日晴。

11、扑地烟,雨连天。

12、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13、星星稀,好天气。

14、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15、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6、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7、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18、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19、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20、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21、泥鳅静,天气晴。

22、燕子低飞要落雨。

23、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4、泥鳅跳,雨来到。

25、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6、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27、鸡进笼晚兆阴雨。

28、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30、咸物返潮天将雨。

31、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32、青蛙叫,大雨到。

33、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34、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35、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36、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37、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38、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39、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40、星星密,雨滴滴。

41、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42、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43、柱石脚下潮有雨。

44、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45、云下山,地不干。

46、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47、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48、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望谟与紫云哪里比较热

望谟热。根据查询天气预报可得,2022年12月1日,望谟温度是7到9度。紫云温度为1到五度,所以望谟温热。望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黔西南州东部,东与罗甸县接壤。

古代有天气预报吗

古代有天气预报。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天文、气象、预测天气的记载。

到了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下面来说说宋代的天气预报。

1、报晓人,专门的天气预报员。

在宋代,大城市里的报晓者,就担负着报告天气的任务,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

根据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记载,每天清晨四更前后,当杭州城周边的寺观开始鸣钟之时,寺观中的行者头陀就会沿街报晓兼报告天气。

若晴则说“天色晴明”,阴则说“天色阴晦”,雨则说“雨”。其报告的方式主要是寺观庵舍的行者头陀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沿街敲打铁板或木鱼,口头报告天气,为上朝的官员、宿卫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务。

当时对报晓人可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即使是风雨霜雪等恶劣天气里,报晓人也不敢有一日停歇。

2、专门的气象预报机构

宋代气象预报分为朝廷、军队和民间等系统。朝廷的气象预报主要由太史局、翰林天文院两个机构负责。两套机构并存,互相验证,确保准确。

太史局中,具体观察天象、气象的是崇天台,又称禁台。翰林天文院也有精密高端的设备,宋史记载 “置浑仪于翰林天文院之候台。”而且有专职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培养的学生都是本院的后备专家。其学生不乏颇有成就者,典型如史序:“史序字正伦,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平兴国中,补司天学生。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稍迁监丞,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而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

军队另有一套气象预报,《武经总要》中的《天地日月星辰风云气候之式占候诀》5 卷,就是古代军事气象的汇总。

对一时一地社会生产、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民间单纯、实用的气象预报。在前代丰厚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宋人已经掌握运用气象的基本规律,按当地具体情况预测天气,为农业、手工业生产、商业及出行、船舶航行提供了依据。

这些经验,多凝聚为谚语,可称之为气象谚语,既有短期,更多中长期气象预报,表现出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气象变化规律。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大普及了民众 的气象知识和气象预报经验。

3、专门的气象预报图书

宋人的气象预报无疑是建立在前代总结的基础之上,有关气象及预报的图书。

除了王安礼等重修的北周庾季才《灵台秘苑》15 卷号称古代占候四大著作以及前言邢昺的《耒耜岁占》 外,南宋学者郑樵也曾系统地列出《占候风雨赋》《云气图》《气象图》等气象典籍目录17个。

《宋史》收录《云气测候赋》和《占候云赋式》等气象典籍目录26个。占候文献之多,足以说明当时占候术的兴盛。

4、准确的预报结果

历代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精密的设备,使宋代气象预报颇有成绩,有时相当准确。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十二月七日,太史局预报两天后有降雪,果然到了九日,一场大雪如期而至:“二年十二月丙 辰,大雨雪。前二日,太史言:月有苍白晕,西有黑气丈余,占云雨雪之象也。至是果验。 ”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四月六日,一场大约八级大风自西北袭来,刮的昏天黑地。“大风起西北,飞砂折木,昼晦数刻,命中使诣宫观建道场禳之”。显然是场沙尘暴。

这场大风早有预报。“四年二月,月犯箕。占曰:有大风。其年四月,西北大风起,飞沙折木,昼晦数刻。”根据天文变化,提前两个月预报一场大风,难能可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