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兴文 | 雾锁凌霄,云上探秘,寻找南宋最后一座方山堡垒
霄者“ 摩天赤气也 ”,所以一个凌霄城便是一座天空之城的气势其实可以想见,但是不为震撼,等我真正到得凌霄山脚陷入“ 云深不知处 ”的境地,也还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凌霄城,又名拱极城,位于宜宾市兴文县西南与长宁县交界处,今属僰王山(原名晏阳)镇,为宋时抗元名城,亦为古代云南昭通、镇雄等地陆路进川之要冲。
凌霄山海拔一千米左右,孤峰突起,三面峭壁,仅有南面断颈岩一路可通,接连五斗坝和仙峰群山。其实在北面还有一条秘密的运粮小道“ 四十八道拐 ”,顾名思义也可知山道曲折艰险,易守难攻。不过在凌霄山山顶却是十足平坦,典型的方山地形,占地有60余亩,可屯可垦,确实不失为一处绝佳的军事堡垒。
好在如今大道通衢,有公路可直达断颈岩一侧,免去小道登山之劳累艰险,倒是方便了今人游客许多。
断颈岩如今林深叶茂,有羊肠小道与群山勾连,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气势之万一。据说当年断颈岩与凌霄城上并无陆路衔接,唯有吊桥一座可通寨门,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我来得也不是时候,连日阴雨,雾霾重重,能见度不足二十米,整座凌霄城 果如 云上重霄,若隐若现。即便我装备也算齐全却是只能管中窥豹,不能一览无余,所以连首图都要借了,呵呵。
因为距离僰(bó)王山镇实在太远,我打摩的上来的,那冷风嗖嗖的呀真是深入骨髓,冷得我下车直跳。山上浮云蔽日,山下鸡犬相闻,偶尔一阵风再吹开一幅田园诗画,让人沉醉,不知不觉便也忘了寒冷。
未及扣门,便有一道战壕堵路,却不知此工事到底是当年宋军为挡元军所置,还是几百年后僰(bó)人为抵御明军而筑,抑或更往后,是土匪、游击队所留之物?实在无从考证。
同样道理,想当年连番征战,凌霄城几破几毁,如今这城上的徒留的寨门与城墙,都不能确定宋元明清还是民国,具体哪个年代了,毕竟我不是专业考古。只能 藉 此形胜天险,想象当年攻守双方之战况之惨烈……山上箭雨擂石,山下人仰马翻,一声又一声的惨叫,挣扎着,不停坠落深渊。
摩的师傅曾到断颈岩前的茶山摘过春茶,却也从未登顶入城,所以主动带路在前,循着悬崖小径与我一同上山。热情有余,但我油钱也是给足,甚至于下山后本来想请他吃个饭喝个小酒以作感谢。结果,他坐地还钱了……加价虽然不多,但这一改口也就打翻了我的兴致观感,于是作罢。
一眼望穿,六十亩的面积本也不算太大,加之七八百年后,断难再寻得当年宋朝遗迹。什么庙宇殿堂,什么炮台烽火,都只能从地形地势上大致的靠猜。城内倒是有座城隍庙废墟,但只从庙前残存的功德碑上所记币值以元为单位的香火供奉来看,便可确信此处建庙时间很近而且还短寿。
庙前的杂草丛中藏着一眼清澈水井,名之素井,为人作炊饮。据说与之相对还有一眼浑井,为牲畜灌溉用,因为草长及胸,我也懒得去找。
我猜测当年炮台和烽火台就在断颈岩头顶,寨门右侧的二坨巨石成峰的顶上,巨石中间有缝,可过人,但尽头便是悬崖却也不足为安全所虑。
至于传言什么校场、遛马台什么的,个人认为完全就是人云亦云了。六十亩的面积真不算大,屯下军民二三百人就已然够呛,还练个什么兵,遛个什么马?甚而至于传言凌霄城凭险据守三十年,蒙元曾发兵三十万、七十万围困孤城,那更是牛逼吹大发……私以为就这块弹丸之地,无论元军围困南宋军民,还是明军围剿僰(bó)人武装,若不用强攻,只需将兵一两千就足够将这凌霄城围得水泄不通,何需大动干戈?所以实地走一走,谣言也算不攻自破。
凌霄城上真正的遗迹只有三块摩崖石刻,分别为《南宋筑城纪事碑》、《明地界碑》、《明路碑》,其中纪事碑和地界碑同在“ 四十八道拐 ”下到山脚,靠近现在公路一侧的岩壁。而路碑则在现存唯一寨门前十几米左右的路旁石壁,即“炮台峰”下。
马恒健老师曾著文评价说凌霄城是“ 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 ”,因为这是南宋王朝已然灭亡,钓鱼城已经沦陷九年之后,四川境内最后一个拒不投降还在坚持抵抗的宋军堡垒。
而《南宋筑城纪事碑》确切记载了凌霄城筑城始末,但在此后长达三十年的攻守拉锯当中,直到1288年元军攻陷凌霄城这段战火硝烟里的岁月,城上却并无任何碑刻文字提及。以致后来各种文献抄本,自说自话,人云亦云,才有如前所说我不信的那些个“吹牛逼”。我肯定愿意相信凌霄城上军民人等矢志守土全城玉碎之壮烈情形,但就这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所决定的不可能大兵团作战的事实,也没必要非把游击根据地说成是正面战场不是?不信你看原文:
宋元战后,凌霄城便成为一片废墟。
不过三百年后,城上狼烟再起。明成化四年(1648年),万历元年(1573年),明王朝向据不称臣两度占山为王的少数民族僰(bó)人进攻,兵锋直抵凌霄城下,直接导致僰人整个民族最终消亡,史称“ 叙南平蛮 ”。
而成王败寇,地界碑便是明军打扫战场,统计胜利果实的笔记备忘录,只可惜已然全部风化字迹难辨,若大石壁上,我只瞧出了“ 明万历 ”三个字,还好网上能找到原文:
而路碑同样风化严重,依稀看来字迹还多,但要仔细辨认却是很难,甚至于年款都没法确定,看着像是“ 明万历 ”字样,但我也不敢拍胸脯打保票一定就是明碑,只是个人揣测而已,可能因为大家都觉得不甚重要,网上也没见有人提及。
再四五百年过后,硝烟散尽,城上又再建起寺庙,种起庄稼……然后到最近一二十年,可能是为所谓“ 退耕还林 ”或者“ 合村并居 ”,又再荒废成废墟。山上除了隔三差五而来的一两个游人、学者或者信徒,便再无人迹。土地撂荒,屋舍颓废,就剩下些不伦不类的迷信神迹,显得这座山城更加神秘和幽深。
凌霄城不大,就算从“ 四十八道拐 ”徒步上山,以我的渣渣脚力估计也用不了两小时,何况公路已经修到了山顶,又有本地人引路还烧汽油。所以其实我也并未徒步穿越,而是在山顶逛完又打摩的下到山脚寻的碑,“ 四十八道拐 ”我可能仅只走了三分之一。阴雨天气,路险湿滑,完全没必要折腾自己以身犯险不是?也之所以,尽管我不齿摩的师傅后来的加价还钱之举,但还是很感谢有他带路问路,省了我不少脚力时间。
真正下山,回到僰(bó)王山镇上也才刚过中午。
游记游记,随游随记,我是看图说话咯,只寻城不考古更不想讲故事(不讲故事,废话都这么多,要真开讲那字数就要海了去)。所以关于凌霄城上宋元之战的细节,明军与僰人之间的攻防传奇,读者诸君或可以问问度娘,网上相关记载也不少。
我呢,不慌不忙,先美美的吃上一顿,因为冷还勾了二两泡酒……吃饱了但未喝足,担心身上味儿大不敢放开了喝呀,怕在大巴车上引人反感,哈哈。
然后“拔营起寨”,下午便往九丝城而去。
兴文气象站站长是谁
气象站站长是周明军
每日7时,北疆居民仍在酣梦中,这些天气系统上游的“测天哨兵”们就开始工作了。大气本底站的监测,要求在“相对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其监测结果才能代表受人为影响最小的大气
四川宜宾连天山深夜突发山火,川渝地区为何会山火频发呢?
四川和重庆的高温导致了大规模的野火,烧毁了树木,威胁到当地的环境。在重庆涪陵大火被成功扑灭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甚至天山附近也发生了大火。现场仍在救援中,由于火灾现场山高岩陡,救援难度较大,当地气象部门正在努力处理。四川省气象局启动森林火灾气象服务,保障三级应急响应,部署加强森林火灾灾区监测预警服务。西昌、木里等地已生产出24种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发布了多级火灾遥感监测产品。
省气象局派工作人员随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组赶赴凉山火场开展指挥调度。凉山市气象局召开森林防火气象保障服务部署会议,部署气象应急设备、专业气象服务、应急响应等工作。凉山州局和相关县局已启动森林火灾三级应急响应,每天开展森林防火灭火专项天气预报服务,每小时提供火场附近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为科学灭火提供气象保障。重庆涪陵区发生的两起山火最初被确定为老人烧毁野蜂袋和高温强风下民用电线断裂的原因。南川地区发生的两起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干枯枝叶在高温下自燃和某企业供电线路负荷过大。
当气温持续升高时,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夏季燃料会离着火点更近,再加上干旱造成的水分减少,燃料会比较干燥,更容易着火。由于高温和干旱的共同作用,野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全球范围内的野火数量不断增加,这对人类和地球环境都是双重打击。绝大多数火灾是人为引起的,占98%!我们说的不仅仅是故意纵火,还有其他原因,如在山上烧纸祭祀,乱扔烟头和燃烧稻草。
四月份天气情况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晴天占 30%,阴天占 30%,雨天占 40%.
(2)4月份有30天
30×30%=9(天)
30×30%=9(天)
30×40%=12(天)
答:晴天有9天,阴天有9天,雨天有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