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当地时间10月19日,第25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开幕,会上公布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和陕西朱家湾村入选。加上2021年入选的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和2022年入选的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中国入选乡村总数达到8个,位列世界第一。今年共有63个国家递交258份申请,最终32个国家的54个乡村入选。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篁岭村,被称为“挂”在山崖上的村庄,因独特的“晒秋”景观享誉海内外。篁岭村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现存100多栋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遗存的重要样本。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篁岭村注重将传统村落风貌与活态非遗有机结合,为大众创造了体验和享受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近年来,篁岭村凭借“晒秋”IP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文化学者和摄影爱好者,成为很多国内外游客心目中“诗和远方”的代名词,实现将“乡村颜值”向文化价值和乡村产值的转化。

有800多年历史的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毗邻千岛湖,素有“雅墅峡涧”之称。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到下姜村,看到光秃秃的山坡,就告诉村民“要给青山留个帽”。20年来,下姜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实现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蜕变。曾经“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穷山沟,如今已变成“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聚宝盆。

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的扎尕那村,藏语意为“石匣子”。这个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村子,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扎尕那村拥有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扎尕那村民在山下耕种、半山放牧、林间采摘,形成独特的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扎尕那村利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发展乡村旅游,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探索出以乡村旅游反哺生态保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

秦岭南麓的朱家湾村,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被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朱家湾村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保护绿水青山、涵养出好生态,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阐释了“靠山吃山”的新内涵——将过去单纯靠挖药材、伐木、砍毛竹,变成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同时,朱家湾村近年来深入挖掘融秦纳楚的深厚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秦岭老屋、古道遗迹、柞水渔鼓、民间社火、古法酿酒等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一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路子。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永续文脉的沃土。近年来,各地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百花齐放的乡村旅游产业,创建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涌现了一大批让人向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探索出一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中国式乡村发展道路。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推出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超过6万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成为各地彰显文化特色的亮丽名片,成为丰富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2021年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启动“最佳旅游乡村”评选,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缩影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不断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最真实的美丽中国。中国的“最佳旅游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果缩影,将为世界各国提供交流互鉴的中国样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