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下的景区转型之路

受疫情冲击影响,当下和今后旅游业的需求、供给会迎来重大调整,文旅企业转型刻不容缓。《政企面面观》本期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张飞、嵖岈山风景区副总经理黄雷、芒砀山旅游区副总经理罗帅做客节目,围绕我省“十大战略”中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下景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展开讨论。

旅游景区自身对于摆脱“门票经济”景区方面的经验做法,还有哪些困惑?

嵖岈山风景区副总经理黄雷

黄雷:这个方面我们谈不上经验,因为门票收入在我们的经营收入中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这里更多的谈一下困惑和感受。传统山岳型景区,摆脱过去的观光经济、门票经济已经不是要不要转变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尽快尽早转变的问题。如何从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市场导向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要兼顾当下和未来、兼顾理想和现实、兼顾可持续发展和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产品同质化。

景区最近几年,聘请多家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对景区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确定了景区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题形象定位。规划通过延长游玩动线,增加客户粘性,并通过综合型的项目设计做到全时、全季的休闲旅游体验。在新的游玩动线上面,我们计划增加布置主要项目包括:帐篷酒店、萌宠乐园、滑翔伞基地、管轨式滑道、自行车营地、音乐草坪、越野基地、有轨小火车等等,一大批适合“Z世代”,适合年轻人的这种产品;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一系列新产品的落地,嵖岈山一定在摆脱门票经济、观光经济的同时,变得更好玩和更耐玩,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但是一定很有价值。“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相信,有一天嵖岈山会以一个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家。

旅游景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提升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

芒砀山旅游区副总经理罗帅

罗帅: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对于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全面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做优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将文化、文物活化、具象化,使旅游有更鲜明的主题和吸引力,特别是对“Z世代”的年轻人来说,文物、文化不再沉闷难懂,变得可观、可看、可体验。

为此,我们通过深化与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探索芒砀山汉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活化运用。推动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应用跨界融合,提升“汉兴之地”文化品牌影响力。

今年我们将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遗址博物馆,再现王陵主人刘武的前世今生,与建筑、生活、艺术价值,第二是对出土的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创作,借助于5G、VR、AR等新型技术,以元宇宙表达方式重现王陵寝园、重点宫室的建设过程和历史形象;三是加大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交融与运用,让更多的年轻一代愿意走近历史,体验文化。

“十四五”时期,我省文旅文创融合又有新动作,为帮助旅游景区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丰富景区文化底蕴,我省打造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请张飞处长就此具体给大家进行介绍。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张飞

张飞:围绕“一年有声势、两年见成效、三年成品牌”的总体目标,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主要是“抓线推点”。前期,我们以历史探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主线,对中原大地上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推出了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王朝历史、逐鹿中原、追寻先贤、姓氏寻根、元典思想、治黄史诗、科技发明、文字诗词、文明互鉴、四大古都、中国功夫、考古发现、红色中原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涉及578处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能够从不同侧面见证中华文明演进史、中华文明创造史、中华民族成长史、文明交流互鉴史。

今年,按照“有价值、有条件、能做成”的原则,全省遴选了110个“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展示项目,筛选出这110个点主要是要对它进行数字化的展示和提升,海内外的游客来到这110个点上能够具象化、可感知、读得懂。目前,正在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优秀创意设计方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初步整合资金约1.5亿元,对其数字化展示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等进行奖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建由30个优质团队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制定和实施方案、评审验收等环节为这些重大展示项目提供指导,确保达到全球视野、国家高度、时代眼光,成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首批打卡地。

光辉灿烂的历史铸就了辉煌的中原文明,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壮丽的河南风光。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旅游行业是关键领域。我省提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路径。伴随着文化自信与国潮崛起的时代浪潮,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精神也将是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义务和目标,我们始终坚信文化内核才是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最需要关注与守护的对象,因为科技手段永远在进步,而情怀将在人们心里永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