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幅画,5个亿 ,他凭什么?

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11年前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幅山水画一出场就吸引了全场目光,最终以2.93亿元成交,成为当年国内市场中国书画类最高价拍品。(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这就是李可染于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

对于李可染这个名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正如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所言 :

“我们去反观20世纪,所有能够在历史上立住的这些大家,你数几个人吧,那必然数到他(李可染)。”

他的作品被列为一律不准出境。

在拍卖市场上更是屡屡拍出天价。

另一幅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水千山图》,在2019年以2.07亿元人民币被拍出。(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8090后的童年里,那部经典的水墨动画电影《牧笛》,同样是以李可染的牧牛图为原型。

黄永玉曾评价李可染:“这个画家是无愧于我们这个苦难的中国的。中国有了他,也光彩许多。”

但如此说着,仍觉空洞和遥远。

于是今天的文章,我们记录了一些关于李可染先生的小事,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这位传奇的大师,

NO . 1

李可染先生出生在徐州一个贫民家庭,排行老二,本名永顺。

小学图画老师见他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

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NO . 2

李可染先生拉得一手好胡琴

李可染常对孩子们说:“我的第一志愿是拉胡琴,第二志愿才是画画”。

黄永玉在《大雅室胡同甲2号安魂祭》中说:"李可染拉胡琴不是小好,是大好......高兴的时候,他会痛痛快快地拉上几段。苦禅、常浚和可染夫人邹佩珠乘兴配上几段清唱。”

李可染拉胡琴

NO . 3

李可染先生性子极温和。

黄永玉刚到大雅宝胡同甲2号时,李可染夫妇第一个过来欢迎

和李可染做了5年邻居,在黄永玉的记忆里:“仿佛没见过他(李可染)责骂孩子。”

NO . 4

李可染先生的手工也很好。

在重庆金刚坡下居住的时候,傅抱石与他比邻,傅二石在课余时间总爱到李可染房间去玩 :

“因为他会给我做玩具,诸如可以喷水的水枪,可以打鸟的弹弓,最复杂的玩具是用竹子做成的小推车。

在我心目中,他并不是画家,而是真正的能工巧匠。”

李可染 《牧牛图》

NO . 5

1929年,李可染报考杭州的国立艺术学校。

入学考试前,才知道此次考试是他并不会的油画。

在同学张眺临的帮助下,他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结果李可染榜上有名,张眺反而没被录取。

NO .6

1940年,李可染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旁边就是牛棚。

当时他刚得知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重庆也正经历着日军的轰炸,国难家殇,让李可染几乎夜夜难眠。

那些彻夜无眠的日子里,他便披衣起床,踏着月光,踱步到牛舍旁,看着那只敦厚的老水牛吃草、喘气、蹭痒:“轩宏无华,可爱无比。”

于是,他以那只老水牛为模特,开始画起了牛。

李可染 《牧牛图》

NO .7

1947年,李可染在徐悲鸿的引荐下,带着自己的画拜访齐白石。

齐白石本来坐在椅子上,看着李可染一张张打开自己的作品,当看到第三四张时,突然站起来,询问他 :“你出过画册吗?”

听到“没有”的答案后,齐白石从柜子里拿出一盒纸告诉他 :“要用这个出,这种纸可以传世。”

NO .8

李可染跟随齐白石学画近10年,却没有临摹过他一张画。

李可染后来说道:“我在齐白石老师家学画10年,主要学他的创作态度和笔墨功夫。最大的心得是线条不能快。”

他真正懂齐白石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李可染

NO .9

从五十年代起,李可染致力于“为祖国河山立传”。

从1954年到1960年,李可染背负10多斤画具,走遍了南部中国的山山水水,行程十数万里,一路走一路画。

用一颗现代人的心和自然对话,重新发现天地万物的奥秘和美。

NO .10

写生途中,李可染一直随身携带“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

借此告诫自己,在艺术创作时,要有足够的胆量,最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开拓创新,最精要的地方就是作品要有魂,要凝聚创作者的精神感受。

李可染在写生途中

NO .11

晚年的李可染,主要在室内进行创作。

他说:“传统已经看遍了,山水也看遍了,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NO .12

“中国画到今天仍是蒙尘的明珠。”

80年代,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大家开始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表示一种怀疑,李可染刻了一方新的印章——“东方既白”。

他也不止一次大笔书写这四个字,并以边款题句释其含义:

“有人谓,中国文艺传统已至穷途末路,而我却预见东方文艺复兴曙光,因借东坡赤壁赋末句四字,书此存证。”

如今当我们回过头,看着那些变写境为造境的作品,这些泼墨与积墨淋漓互动的作品,那画面中巍巍的高山、川流不息的长河和浓郁闪光的密林,都是他在为我们讲述“东方既白”的光明未来。

还记得李可染在重庆举办水墨写意画展时,老舍看完后写道 :

“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

他的作品,值得反复一看再看,一品再品。

李可染的牛,后来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李可染 《柳塘放牧图》

李可染 《忽闻蟋蟀鸣》

在《李可染书画全集》 (人物·牛卷)中,我们能看到他画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借着他的画,你仿佛能够听到秋风起时,蟋蟀伴随落叶的奏鸣;盛夏浓荫里,牧童浴牛的戏水声,悠扬的牧笛声、蝉声;雨后青山、万木梢头的滴翠声,瀑布欢乐的喧声,小溪如丝弦的流淌生……

带来单纯的喜悦与感动。

而在 (人物·牛卷)中,还收录有李可染所绘制的一系列水墨人物画。

因为山水和牛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提到李可染的作品时,很多人常常忽视了他的人物画,而老舍却直言 :

“论画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

他将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传统写意笔墨巧妙结合,笔下的渔夫、儿童、书生、仕女、钟馗、隐士......质朴、稚拙、诙谐、亲切。

“他的人物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有的挑着眉,有的歪着嘴,不管他们的眉眼是什么样子吧,他们的内心和灵魂,都由脸上钻出来,可怜的或笑着的活在纸上,永远活着!”

他所作写意人物,形象生动,笔墨简劲,富于生活情趣。每幅画都具有不同的意境,诗味极浓,能把你带进一个有情、有景、有趣的艺术世界。

范曾曾评价 :

“近代以来,山水画家里,能讲充实而辉煌的,大概就是李可染了。他这是天地大美,不言的大美。”

李可染的一生并不平顺,起起落落,遍尝坎坷,然而在他的艺术中,只找得到美、和谐,对生命的肯定,绝不见任何悲凉和消沉。

李可染 《黄海烟霞》

李可染 《山静瀑声喧》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他以墨韵的无穷变化和神秘魅力,开启了中国绘画“东方既白”的新天地。

晚年的李可染不止一次对人说“我是时间上的穷人”,还曾在门口贴出谢绝酬应的启事,只为专心画画。

1989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82岁的李可染指着自己握笔的手指,对妻子邹佩珠说道:

“如今我三个手指头,画不坏了,也写不坏了,能随机应变。”

13岁学画,但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觉得自己的功底到了,能够领悟到水墨难以言说的东方神韵,从心所欲不逾矩。

信手涂抹,亦能苍劲腴润,腕底生辉,笔不着纸,力似千钧。

而就在3天后,李可染便因为心脏病猝发去世。

一代大师陨落,却留下不朽的作品和传奇。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艺非凡(ID:efifan),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