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她,相同的自由(互动有礼!)

20岁,上天入地,在体力精神的巅峰尽情冒险,追求奇迹;30岁,是选择,也是转折,在取舍中超越过去;沉淀后的40岁,在自洽的领域里从容不迫地收获;50岁更加无阻,在惯性的生活和远方的召唤之间自由切换,越活越宽广。


生活像一种练习,无论是否经历自我的觉醒,或是顺着原本的样貌走到既定位置……是智识的冒险,也是生动且完整的生命经验。我们相信,一个精彩的生命,会鼓舞另一个生命,在广袤世界中,活出独一无二的美丽姿态。

20岁

一次性奇迹

张敬宜

奇迹

对星空的热爱始于小学时和父母去内蒙古,回学校就参加了天文小组。2008 年,她跟着学校观看了 21 世纪中国首次日全食,也是在那一次,她买了第一台专业相机,开始了天文摄影之路。

2018年7月在西澳大利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一扇自然窗,而银河刚好跨过上空。

最早的天文摄影发生在 19 世纪 40 年代,按张敬宜的说法 :它向所有人敞开,不收版权费,拍到就算你的。2018—2019年,为拍摄极光,张敬宜 4 次前往北极。极光拍摄的不确定性很强,需要考虑光线、阴影、大气变化和天体的距离,而真正的机会往往无法预测,拍到“龙形极光”的那次其实是没有任何预报的极光大爆发。当时张敬宜研究了云图,但是为了拍摄需要调整后续行程,所以只好放弃已经预订好的昂贵酒店。

拍摄于2018年12月冰岛瓦特纳冰川中的蓝冰洞。最开始冰川里的冰晶是白色透明的,在漫长时间的挤压下,冰里的气泡被一点点挤出,从而变得更加坚硬,这种坚硬的质地能够吸收除蓝光外的其他颜色光,而将光谱中的蓝光反射,因此成为晶莹剔透的蓝冰。

善于抓住时机的张敬宜在 2020 年 7 月等来了一次难得的拍摄机会——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张敬宜仍然记得当时震撼的现场,“好像体验了一次小型地震”。航天的魅力堪称一种“暴力科技美学”,火箭庞大而壮观的躯体仅仅是矗立在那里,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2022年10月,中国首次在夜间进行长征十一号火箭近岸发射任务。

从星空到火箭,最大的区别是火箭的拍摄机会只有一次。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很长,但真正的发射却转瞬即逝,对摄影师来说必须分秒必争。

火箭发射、极光深海,年轻的摄影师用心中那份坚定的热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世界。

拍火箭就是等待,因为不知道具体的发射时间,只能提前到发射场附近。火箭上天了,就算没拍好,也无法重来,所有遗憾都要等下一次再去弥补

橘红色的火箭尾焰划破夜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如白色巨龙一飞冲天。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张敬宜已经拍完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所有发射,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下一个计划是拍完长征系列的所有火箭,更希望通过天文摄影,激励更多像她一样热爱太空的人。“中国航天的成果是几代航天从业者奋力开拓出来的,能让更多的人领略航天的美,是我能做的小小贡献。”

30岁

的机会

超越自己

山总是给你

爱玛

超越

“辞职环游世界”,说的人多,实践的人少。大部分人一边羡慕辞职上路的人,一方面卡在“安全感”上。爱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30 岁之前告别职场。迈出了这一步,她发现,出发前焦虑的事儿,出发后慢慢消解了;很多地方不需要花太多钱,也能玩得很开心 ;安全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

2019 年11月在加拉帕戈斯 Isabela 岛,爱玛带着村里的三只狗狗散步,探索有着上百万年历史的熔岩地表。

一个人的环球旅行在 2020 年遇到了真正的困难。当时爱玛在智利,突遇国境关闭,酒店、Airbnb和渡轮也不再对外国人开放,爱玛不得不在一个废弃的监狱住了一晚,后来辗转到另一个城市找到一间 Airbnb 住下。国际航班完全熔断后,朋友建议她写信给法国驻智利大使馆看有没有撤侨航班,航班倒是有,但登机顺序的最末位才是持有欧洲居留权的外国人。在等待名单上待了一周,使馆回复 :还有 1 个位置……在智利漂泊了 1 个月、环游世界 19 个月后,爱玛回到了法国。

哥伦比亚 Barranquilla 狂欢节,这里满是能歌善舞的人。

旅行会改变一个人。爱玛坦言,曾经只顾着打卡更多国家,而现在连一座小岛都愿意花 1 个月去了解,体验过的徒步线路也会一去再去。

2018 年12月在西澳大利亚海岸线上无意中发现的一个洞穴。

同一条路在不同季节,看到的风景、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有些隘口我走了第二次才通过,特别开心。山永远在那里,它不会被任何人征服,却总是给你超越自己的机会。

爱玛在哥伦比亚一个鲜有人踏足的名为El Valle的小渔村住了三个星期,很喜欢在青旅门口的黑沙滩上看日落,和青旅的狗玩耍。

爱玛觉得社会对女性,尤其是独自旅行的女性输出了过度的危险警示,她想展示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危险,女性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爱玛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亚呆了一周,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热气球升空的场景。

有一张小麦色户外脸的爱玛,总是素面朝天,笑得灿烂大方。有人赞赏她的自然健康,也有人表示不能接受这种未经修饰的粗糙感。刚开始旅行时,爱玛会用心搭配每天的衣服、鞋子、首饰甚至眼影。“后来就带几件衣服,早上为了节约时间,挑干净的穿上。慢慢对衣服、首饰这些外在东西不感兴趣了,回到巴黎后把很多东西都卖了,或者送给朋友。现在两件 T 恤能穿一个礼拜,不用在这些东西上花心思和时间,感觉更轻松了。

澳大利亚的Lucky bay有全澳洲最白的沙滩和一群不怕的人袋鼠,远处是当时在澳洲留学的妹妹亲手改造的房车,爱玛和妹妹一起开着房车在澳洲旅行了五个星期。

40岁

吃懂中国

在川菜里

邓扶霞

好奇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巷弄小摊到奢华宴席,扶霞因好奇而起的旅行,记录了中国饮食史上一段独一无二的时光。

扶霞喜欢在自家的厨房里烹饪各种中餐,并邀请朋友来品尝。

这位被誉为“为川菜立传的英国人”自带一种亲切感与烟火气,在菜场上目光如炬 :“有没有二荆条?”一口花椒味儿的川味汉语让菜贩惊掉下巴 :这老外很懂行!

《鱼翅与花椒》是扶霞出版的第一本简体中文作品,面世至今已畅销近二十万册。

在《鱼翅与花椒》里,扶霞生动地描述了 90 年代的中国。扶霞在书里提到,自己不但学会了四川话,还让成都这个“甜美、悠闲、如梦”的南方城市把她养就成中餐美食家。

总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的扶霞时常深入餐厅后厨向厨师们讨教烹饪专业知识,这样的美食笔记已经积累了上百本。

研究川菜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同时扶霞要把自己的文化偏见、饮食偏好和禁忌来一一消除。人们可能听说过中国四大地方美食,但几乎每个乡村、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扶霞的美食笔记本上手绘的栩栩如生的厨师肖像。

人们可能知道广东人吃得非常冒险,但他们能将最普通的食材创造出无数不同的味觉体验。在四川南部城市乐山有一家餐厅,提供 40 多种用当地优质豆腐做的菜肴。所以下次在英式中餐馆吃糖醋排骨和蛋炒饭时,请不要忘记这只是冰山一角,最微小的一角。

用中国的月饼模子制作的欧式饼干。

扶霞刚刚完成了一本关于中餐的新书:Invitation to a banquet: the story of Chinese food(中文版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书名待定),它不是一本菜谱,更多地讲述了中餐料理的历史和文化。

平日里扶霞喜欢自己烹饪各种川菜。

“希望这本书让西方读者能够全面地重新审视对中餐的理解,了解并欣赏中餐料理的高水准和丰富性,也希望让中国读者对已经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饮食,获得一种新的理解角度。我尽量兼顾多种阅读趣味,最好能让人读着读着就流口水!”在扶霞看来,吃是一种享受、一种社交、一种审美,更是一种活着的喜悦。

50岁

荒野使者

吕群

无阻

遗传了父母爱玩的天性,吕群从小就被他们带着到处跑,大学暑假坐上绿皮车,开始了实习旅行。她第一次去新疆时只有20多岁,当时没有飞机,也没有直达的火车,她从广州经上海中转兰州,换大巴抵达哈密,再辗转到乌鲁木齐和喀什。一路历经艰险,幸运的她得到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相助。回忆过往,吕群依然感慨万千:“那时候的旅途没有一个有坏心眼的人。”

6 月香格里拉无人区的森林里的杜鹃花开得正是时候,信马由缰,穿过落叶松、冷杉、杜鹃花组成的森林。

新疆也成了她自助旅行启蒙的地方,前后去了几十次。一开始是汽车加徒步,逐渐发现在草原和牧区有太多地方,不骑马根本到不了,学会了骑马就可以去到很多没有开发的地方,比如喀拉峻、琼库什台。骑马还有自驾所不具备的优势——视野,从森林和鲜花中穿过,和隔着车窗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1998年,她和同伴被大雪困在巴音布鲁克,当地的土尔扈特兄弟们骑着马,把吕群一行8人送出了草原,不得不将对他们来说十分珍贵的北京吉普丢弃在217国道边,选择骑马返回。这是难忘的一课:在自然给出一道生存难题时,生命永远优先于金钱。

这是阿布吉地区一条美丽的险道,也是陆地上最古老、最高的路。跟随马帮前往60公里外的牧场,翻越3600米和 4000 米的垭口,感受高海拔原始森林的独特魅力。

吕群学会了草原上的生存法则是,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懂得与大自然相处的生灵,相信它,它就会带你躲避风险。因为这次经历,吕群与这群朴实的土尔扈特人结下了永远的兄弟之情,每年都会去看他们,和他们一起养马、赛马、转场,巴音布鲁克也成了她的第二个家。2006年,吕群在巴音布鲁克饲养的第一匹马老去了,她没能赶回,当地人用了土尔扈特最尊贵的方式为它送行,人们哭着和马告别,马儿一步一回头⋯⋯

在白桦林中骑马,细碎的阳光穿过树叶落在马儿栗色的身体上,听马蹄踏过厚重落叶层发出的沙沙声,好像一幅俄罗斯的油画。

吕群有一个梦,效仿20世纪的外国探险家,进行以探险、生存、发现地理地貌为目的的马背旅行。于是,“Horseback荒野之歌马背旅行”走遍了中国有马的边境线,最终选择了新疆喀纳斯、内蒙古呼伦贝尔和云南香格里拉这三个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

9 月开始,马背营地转场住进白桦林无人区,帐篷在时隐时现,最近距离的感受树叶从黄绿相间变成金黄,再变成焦黄。

文明的发展重塑了自然环境,也改变了牧民们的生活。传统的转场依靠马和骆驼拉着几个月的生活物资,现在变成了汽车往来。几年前,吕群和同伴在新疆富蕴县偶遇了哈萨克一家人,同伴没有体验过转场,要跟着去。因为马不够了,吕群和同伴只能骑着骆驼,走了三天三夜才到夏牧场。每天挑水、烧柴、做饭,短短7天,大风、暴雨、冰雹,什么天气都遇上了。

呼伦贝尔中俄边境的草原地区,徒步或开车都无法抵达,但是马儿会带领着我们。

“但真是快乐充实啊,尤其在一个刚下过冰雹的晚上,山坳里能看到整片天空都是钻石一样闪烁的星星!”一开始吕群还用太阳能电源看书,后来就围着火炉和牧民坐在一起,语言不通,也不用说话,却完全不觉得少了什么。

6 月香格里拉的高山牧场的夜晚舒适度极好,围炉夜话把酒当歌,篝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

在人类文明强大的干预中,保留下来的荒野才是最大的奢侈,孤独则是来自荒野的另一份礼物。简易帐篷住了几天后,另一户牧民赶来,协助这对夫妻搭好了传统的哈萨克毡房。至于哈萨克一家是如何给100多公里外的牧民发出信号,吕群到现在也没弄明白。

在秋季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坐在呼伦贝尔草原白桦林金灿灿的草地上弹吉他唱歌。

吕群用“既简单又复杂”来形容草原生活:草原上从不缺少自然的语言,那是风、狐狸、鹿、狍子、马和狼的声音。牧民延续着传统简单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进荒野,让都市人有机会唤醒祖先留给自己的强韧基因,大自然是鲜活的,也是残酷的,风云变幻,幸好还有一群荒野使者,带领人们进入真实而生动的原始世界,在苍茫大地找回失落的孤独与豪情。

蜕变与重塑

成就自我,

方能打破偏见

让我们从艺术、环保、美食、科学、乡建等领域,听听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女性,背后不为人知、闪闪发光的故事。

点击图片收获更多女性故事

给女性的礼物

通过这些书籍找到有益于思想、身体和灵魂的目的地。

左右活动查看更多图书

01

《治疗图谱 :

激发灵感和魅力的目的地》

生命学院的哲学家、作家和心理治疗师集体编写了这首旅行颂歌,旨在解放思想。通过前往莫尔文山顶和西西里岛荒野的旅行,它发现提供治疗释放的地方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02

《人类游乐场 :我们为什么玩》

引导你内心的孩子,并记住仅仅为了刺激而努力的感觉有多好。伴随着 Netflix 的同名电视剧,摄影师 Hannelore Vandenbussche 周 游 世 界, 与 埃 塞 俄 比 亚 的 Donga 棍棒战士和古巴的女拳击手等探索运动如何团结人类。

03

《白色天空下 :未来的自然》

这是由美国知名记者、优秀科普作家伊丽莎白 · 科尔伯特带来的 2015 年普利策获奖作品《大灭绝时代》的续篇。一个更热、更多洪水和干旱,以及更多灾难降临的世界正在逼近。运用科技与智慧主动干预自然,可能扭转“大灭绝”吗?在“人为”介入后,自然还是自然吗?

04

《安静的逃亡 :50 个激发灵感的目的地,让您找到禅意》

《地理旅行家》(英国)撰稿人和获奖记者艾玛 · 汤姆森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方法,从岛屿度假胜地到城市绿洲等,将日常生活的喧嚣换成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和圣地的广阔宁静。22 英镑。

05

《没有信号 :生活在大自然的中心——法国摄影记者十幅肖像》

Brice Portolano 记录了五年从阿拉斯加到巴塔哥尼亚的旅行从拉普兰到伊朗,描绘了那些敢于在远离电话信号或数据连接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的人,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在我们所知的文明之外找到了和谐。

06

《英国的圣地 :古今遗址指南》

记 者 马 丁 · 赛 明 顿 (Martin Symington) 更新了他于 2011 年首次推出的慢行者指南,包括参观大教堂、寺庙、圣地和石圈。新增的地点包括高尔半岛上的山羊洞,这也是帕维兰红夫人的墓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1000 年左右。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女性,

希望大家可以自在奔赴各自的自由与理想。

编辑 | 张潇

内容选自《时尚旅游》三月刊
封面专题《成为她的旅行》

- end -

你在哪些领域感受到了女性力量?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享给我们吧~

我们将在3月14日(周二)

从评论中随机抽取2位粉丝朋友

各送出《时尚旅游》3月刊一本!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手指

发现“在看”“赞”了吗,戳我看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