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雪山网狐
在荆州沙市临江地带,有一条垂直于长江的老街——大慈街,据说它发端于清朝,得名于佛教寺庙——大慈庵。它在沙市众多老街中其貌不扬,以至于许多城市新生代都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和街景,让人驻足流连,久久不忘。
大慈街全貌
木板墙上的“大慈街”路牌
居民屋门前的台阶
众所周知,沙市城区地处湖北江汉平原,一马平川的路面之间鲜有落差。可当我停留在被临江路和荆江大堤相夹的大慈街,看到却是此街比临江路低1米之多,比荆江大堤低2米有余,户户门前均有门槛、台阶,上路、到堤、进屋均要扶级而上。路面低落的就像关公的喂马槽,是一条十足的“卧槽”老街。
大慈街通往荆江大堤的石台阶
大慈街上到临江路的台阶
青砖墙、木板屋、石台阶曾是这里的主基调,老街的清末、民国街景是沙市码头文化的一个缩影。残留的几座老屋,历尽沧桑,像是诉说着时光流逝,又像留恋那繁华一时的古老街市。
大慈街上的木板老屋
被淹前的大慈旱街
洪水期的大慈水街
曾经洪水来了,这里会延续三码头变成一条水街,小船、跳板成了通街的交通工具。在饱受自然灾害困扰的另一面,是一番独有的渔家风情。流水依伴着人家,坐在家门口洗脚丫。座座小楼变成了吊脚楼,人们在这里吃水、用水、游水、戏水,凭望近水驯服于荆江大堤,继而汇入扬子大江。毫无疑问,那个季节的大慈街是沙市最亲水的老街。
《姜太公钓鱼》壁画
大慈街西端的一堵围墙上的《姜太公钓鱼》壁画,显现出此街独特的水文化。老街与水唇齿相依,对水患带来的困扰持大慈、谅解的态度,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闲情逸致的心态。
依附在墙面的青苔
墙立面、台阶侧长着青苔,湿润着空气,稀释着干燥。一阵江风吹来,湿漉漉中夹杂着清新、凉爽 ,让人倍感轻松、惬意。
如今大慈庵的木鱼声已经绝耳,大慈大悲的菩萨不再在此“安家”,老街的禅意已荡然无存,静谧与安逸却朝夕相伴。大慈老街已处于拆迁中,古老与厚重将大辞于亲们;或许它会化作一片树林,一簇草坪,一座雕塑,一道风景……但相信它会长期“卧槽”在具有老沙市情结的亲们心中,得到永恒的记忆!期待老街得到重生,重现清末、民国时期沙市码头文化街景,以“大慈风情街”涅槃亮相,成为荆州荆江风情带“洋码头”景区的标志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