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产业优势,挖掘项目存量。以国际化视野谋划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秦唐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加快推动博物馆迁建、大秦·骊宫温泉度假村、和光怀雅等温泉酒店等项目建设;深化与文旅强企名企的合作对接,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高质量文旅项目,实现文旅多元化发展,景区全域化打造,强化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二是突出功能优势,推进文化惠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建管用” 同步推进,拓展阵地服务功能,提炼开发文化新IP。支持文学、戏剧、音乐、影视等原创作品创作,鼓励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办好“红五月”音乐会、“临潼读书月”“广场舞大赛” “市民文化季”等影响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策划开展“农民大舞台”“非遗进校园进景 区”“文化戏曲下乡”“电影下乡”等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承载力和服务品质。
三是突出发展优势,拓展文旅业态。围绕“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整合全区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推进文化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实现“1+1>2”的规模效应。依托骊山良好的生态资源,统筹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完善慢旅游产业体系,把骊山建设成为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休闲体验、温泉康养”的生态“慢城”建设示范区。
四是突出专业优势,推行全民健身。全面落实《西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突出抓好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落实社会足球场的建设和健身器材的监管工作,落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进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临潼人民体育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突出服务优势,规范文旅秩序。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动摇,落实国家、省、市、区指疫情防控政策,科学统筹做好文旅行业疫情防控; 完善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认真落实“三个必须”安全监管责任;常态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推动我区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向上向好。
六是突出文保优势,坚守工作底线。构建文物保护责任体系,落实各街办、各片区的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全区文物保护工作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土地供应前文勘前置规定,严格履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程序,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对秦东陵一号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配合秦始皇陵博物院《秦始皇陵保护规划(2022-2035)》的修编工作,持续跟踪《秦东陵保护规划(2022-2035)》的报审工作。
七是突出品牌优势,强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将文旅资源、文化节庆、乡风民俗、优良生态等纳入目的地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实施“旅游+新媒体”营销,积极参加文博会、旅交会等国内大型文旅会展;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城市群为目标市场,开展客源地宣传推介活动;强化与关中平原城市群、 沿黄城市带的文旅合作,通过“多元活动+重点推广+人文交流”,提高临潼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