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颛顼帝喾陵(西安路过)

从冉闵(ranmin)墓(冉闵纪念园)到二帝陵两者之间并不远,大约30多公里,但是对此时的我来说时间并不富裕。游览完冉闵墓已经是下四点半,而二帝陵却是内黄境内另一处景区,名气和规模都是要大于冉闵纪念园。既然是景区一般也就下午5点半闭馆,我只能匆忙上车,尽量走比较近的道路,虽然部分道路并不宽敞,但是我却开出了高速上的激情,无论如何要在景区关门之前到达,要不这次中原访古之旅又要放弃二帝陵的游览,必定一个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之墓,并勾不起我必须寻访的欲望。

走近道,穿镇过村,路怎么近就选择怎么走,喇叭按的乱响,不长的三十公里路,就按喇叭的次数就远超平时一年的总和。虽说30公里不远,但是车速却不断的刷新着80公里/小时的新高,过后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后怕,无论何时何地安全还是要放在第一位。半小时我就来到二帝陵景区广场,这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仅剩稀稀拉拉还剩下的几户做生意小贩,正在慢条不理的收拾货物准备收摊。我却顾不得这许多匆忙寻找地方停车,最后干脆直接把车扔在广场路边树下,拿起相机就向景区大门冲去。

虽然现在已经是十月天气,但是5点天气并不暗,跑步来到景区大门口,门口大爷见状劝说马上景区就要关门,让我明天再来好好游玩。我只能说明是外地来的游客,就进去看看,最多十分钟出来。也许是看在门票的面子上,大爷并没有难为我,还是为难的放了我进去。当然只要能进去,及时出来那就是我的事情了,当然他们是管不住我的。为了争取多一点时间游览,景区大门我并没有选择拍照纪念就先匆忙进去,当第一只脚步迈进大门时,提着的心也就总算放了下来。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就是“二帝陵”位置所在地,对这里我并不陌生,整个河南就是一个大坟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埋的到处都是,数量之多是要远超号称(中国帝王谷)的陕西。但是几次来安阳仿古走陵,都因为二帝陵级别等级问题(省保),就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探访。如果这次没有赶上,估计也会放弃,等待以后再找机会游览了。

史书记载,河南内黄的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就是大中华传说中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当然这两位大帝在中国的陵墓也不少,我也已经去过好几处。既然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自然会到处修冢进行纪念,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是作为一种礼仪和阶级等级进行弘扬。而位于河南内黄的二帝陵却是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记载和大家最认同的一处颛顼帝喾陵冢遗址。经过考古和史料记载,汉代这里就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 830)开始建庙祭祀,宋乾德六年( 968)年修,金大定七年( 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宋代以后列为定制,按时由官方派员祭祀。1949年建国后二帝陵划入内黄县管辖,1986年对二帝陵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清沙、钻探和开发建设。

因为赶时间,并不注意进门礼仪,红墙黄瓦的单脊八字顶,三门过洞显然已经是按帝王的最高级别仿制。按制山门中间大门是要在祭祀颛顼帝喾时,方才能够打开中门,游客和高阳氏子孙则走两侧偏门。但是现在哪有这许多讲究,大步迈入,眼前院子中间低处就是早期被掩埋在地下的老山门,经过后期清理现在三个门洞依然完好,从砖的形状看为早期清砖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烧制的质量明显偏低,颜色并不统一,较河南其它地方出土之砖差的较远。这也说明这里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清朝并没有官方大规模修建过。

穿过山门就是“棂星门”,算是正式进入陵园,当然以棂星门为主题在陵园建筑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建筑设施,自然也是有着一进院落。而院子正中大殿却正是二帝陵主题建筑,正中横额四个大字“人文始祖”,为整个陵区核心祭祀中心。大殿正中塑有颛顼帝喾二帝坐像,目视前方,慈善而威严,塑像端庄高大,手持角尺,斧头,全身鎏金,仰望华夏。大殿内四周多是绘制与二帝有关的壁画和前人的生活,劳动场面,以神话故事为主,充分展现了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

陵园内以大殿为中心,修建东、西配殿,主要是放置一些早期出土的碑刻。据说这里的碑石历史悠久,跨度时间长,可惜碑刻历时久远,风化严重,没有经过拓片处理,很难辨认石碑内容,也只能看看热闹了事。穿过大殿,后面就是陵墓区,以大殿为中心,在两墓前方正中间立“拜祖祭祀碑”一通,四周广植松柏,倒也算是环境优美,只是树龄不长,如果在过百十年,肯定是另一番精致。

大殿正北是二帝陵,颛顼和帝喾陵墓东西并排,坐北朝南,颛顼陵在东,帝喾陵在西,两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各为50米。从镶嵌在两陵陵墙内的神道碑看,应该是明朝进行过大修,其中在帝喾陵前有明代嘉靖7年(公元1528年)的神道碑,碑上写“帝喾陵”三个大字。而每个陵都镶嵌有不同年份的两方神道碑,也说明当时还是经常有官员进行扫墓,维护,更有大量文人墨客前往寻古,以至二陵至今依然身份清晰,祭祀明确。

我在陵园内走马观花,眼看日头偏西,院内却空旷几无一人,尤其穿行在陵丘后方柏树林中,更是昏暗难见光线,又怕一会不能出去,也只能粗略看看算了,权当到此一游,算是走过一陵。景区内有“古代砖道”一条以及老母殿等遗址,但是都未认真考察和细心考证,当然更希望这些遗址能更好的保护下去。祭祀碑的西面有一棵树,名为“五帝同根”树,到也算是这里的一处打卡点,大树五株同根,寓意着我华夏民族同根同德,同心同兴。不过也就是一处时间不长的树木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树龄更不会长,估计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

一边看一边向大门方向绕着走,果然到达大门口时大门早就关闭落锁,更没有了景区的工作人员,显然都是下班回家去了。也只能乱跑寻找出路,很快发现陵园西侧有一大铁门,应该是平时拉东西的大门。跑去查看到是有一条缝,当然人从里面钻出到也并不费力。复到大门广场,却已经是空茫茫的一片,一个人影也没有看见。我也就不在做过多停留,在外面拍了几张大门及文保碑的照片,并显摆的和文保碑合拍一张,权当做今日二帝陵游览的纪念。随后头也不回的上车前往道口镇,道口镇是全国有名的“道口烧鸡”故里,今天晚上肯定是道口烧鸡吃起来了。

备注;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并非后世所称呼的“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