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庭院经济”写了进去,小小庭院能不能四两拨千斤?
首提“庭院经济”,其初衷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才会如此定调,释放更多创收空间。
大家都知道,全国各地,今年都在全力以赴“拼经济”,这也是政策窗口期,正在创造机遇,给农民增收指了新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原句这样表述: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其中,“有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啥条件呢?
去年,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这里面有详细阐述。
对于发展“庭院经济”,这其实是激活底层市场活力,盘活闲置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能不能推动,关键在于政策能不能落地执行,接不接地气,给农民留没留可发展空间,
关于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老生常谈的话题,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创业就业支持政策、消费帮扶支持政策,不立竿见影、落地见效,可能还是一场空。
这次,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把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摆在台前,能否四两拨千斤?关键还得靠质量靠规模靠特色。
五大切入点打造庭院经济,激活底层市场活力,以“主客共享”视角
1、发展特色种植
庭院经济,发展特色种植,一定要立足“小农业”,筛选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种植品种,发展“瓜果蔬菜、五谷杂粮”,还可发展庭院设施农业,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附加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打造一批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比如:认养农业,方为上策,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达成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实现农村对城市、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
2、发展特色养殖
庭院经济,发展特色养殖,除了选好优良品种,优化养殖结构,应用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强化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之外,一定要合理规划庭院生活区与养殖区,实现人畜分离、干净整洁,环保很重要,人居环境提升更重要。最终,还要提高养殖效益,赚到钱是目的。
3、发展特色手工
中国农村,特色手工,可谓根基深厚,给庭院经济发展特色手工业创造了天然条件。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特色产品,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特色化需求,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乡村工匠、非遗工坊、土字号、家庭工厂、手工作坊、帮扶车间等加大培育,是做好“特色手工”的底气。
4、发展特色休闲旅游
庭院经济,最佳落地场景就是跟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融入发展,这里不仅靠打造特色农产品,还可以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扩宽庭院多重想象空间及功能延展性。
农民可以基于当地现有文旅、农旅资源,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促进农文旅融合,打造一批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还可以把农家庭院打造成城镇居民下乡休闲消费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农乐园等,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定制化、个性化、差别化服务需求,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
5、发展生产生活服务
庭院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得重视两方面。一方面,涉农企业、组织等,一定要做到联农带农富农,带动农户利用现有庭院开展代收代储、产品代销、原料加工、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生产性服务;另一方面,农户利用自有庭院设立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开办小超市、小餐饮、理发店、修理店等生活性服务业,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增加农户经营收入,活化乡村烟火气。
综上所述,发展庭院经济,还是需要有一定条件,以“主客共享”视角,把“闲置”的土地和宅基地作为核心资源,可以与城镇人拿来作为交换,其交换路径就是共享。如:共享农园、菜园、果园、池塘、民居(民宿)......等等。
乡村振兴,不能排斥城镇人,就目前大多数农村的实际状况而言,连起码的劳动力都严重不足,更何谈人才、资金和技术。城镇人下乡创业、休闲、养老可以给原住民带来收益,促进农民扩宽增收渠道。尤其,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业”的情况下,依靠发展庭院经济,把农业生产耕作区变成了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把单纯务农的参与者变成了旅游从业者,逐步转型成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
发展庭院经济,投身特色产业,充分激活底层市场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也是,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
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共享庭院的田园生活:共享旅居、共享农创、共享美食、共享养老...... 免费享受阳光、空气、养分、水...... 这就是乡村庭院,城乡人共同的、最后的家园。
文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