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静谧的季节,它褪去了夏的热烈,沾染了冬的深沉。要说在中国秋意最浓的地方,皖南必是其一。
千百年来诗人词人对皖南的赞誉从未停过,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已成为皖南一张靓丽的名片。
也许有人会问,皖南你已经去过很多次,为什么还要再去呢?也许很多人都会有此一问。请先跟随我走进诗画皖南,文末我会分享我对旅行的心得。希望能回答您的疑问。
或许去安徽旅行之初,独特的徽派建筑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皖南古村落是我喜爱徽州、喜欢皖南的最主要的理由了
那是在2014年的秋天,我第一次来到安徽。那时正是我对摄影着迷的时期,不管走到哪里,满眼都是风景。于是几个摄影的伙伴一拍即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走进了皖南的一个个古朴的村庄,走进了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充满徽韵的乡村部落。这里的秋天太美了!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一步一美景,景景相呼应。这里有让摄影师为之骚动的色彩。
春天的皖南,那些烟雨迷蒙中白墙黛瓦的古村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的明艳的油菜花田。
到了秋天,柿子红了,橘子黄了;还有乌桕红叶如招展之旗,水杉沿路似长巾飘逸……
如果说春天的皖南像一幅流传千古而永远隽永动人的田园诗画,那秋天的皖南是一幅斑斓的油彩图卷!
古村里,粉墙黛瓦和数不清的马头墙折成一幅安静的水墨画,在秋日的晨曦里或夕阳下, 如果你走进一座明清时的徽式老宅,你会感受到徽派建筑里时间流淌的魅力。
皖南的秋天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一起来赏个秋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秋天的记忆。
第一站:民风淳朴的临涣古城。
临涣又叫古茶镇,属于淮北市濉溪县,是竹林七贤嵇康的故里,是我们进入安徽的第一站,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美誉的口子窖就出产在这里。
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临涣丰富的文化,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茶。临涣茶源于东晋,临涣人信教、饮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传统,这传统已然糅进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使得他们无论是面对我们的镜头,还是面对世事变迁,都能有一种不动声色的从容。
第二站: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方塘
方塘隶属于宁国,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境内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极佳,被誉为“长三角绿色氧吧”。
这里湖水清澈,山川秀美,峡谷幽长,古木参天,游鱼奇珍……极富盛名的水上红杉林每到秋季红得醉人。
第三站:人间烟火气的阳产
黄山歙县阳产村,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子依山而筑,如果说春天的阳产是一幅艳丽的图画,那么秋天的阳产就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浑厚诗篇。
秋天阳产的山间甚是绚烂,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土楼交相呼应,让阳产的秋色更饱满、更丰富。
第四站:低调内敛的石潭
石潭村位于安徽歙县霞坑镇,初建于宋建炎年间,从吴起的后人迁至此处建村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古老的村庄历经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早已没有当年辉煌之景,但依旧保存着属于自己那份低调的古韵味,民风淳朴,藏在大山中。
不只是历史韵味,这座古村还蕴藏着最美丽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摄影爱好者,这里最佳的观景点就是在下汰村观景台,满山美景在云雾缭绕之中,山峰在云层之上,犹如一片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
第五站:云雾缭绕的坡山村
坡山村,坐落在歙县杞梓里镇境内的半山腰上,村庄依山势而建,昌源河从山脚流过,蜿蜒曲折,是典型的山水之村。
坡山村,以壮阔的云海云雾,配以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贡菊花、冬天的雪景、油茶花等,造就其大美风光遍全年,尤其是壮观的云海云雾景致夺人眼球,叫人谓为惊叹。 “村在云雾中,云雾在村中。”是对坡山的真实写照。
第六站:风水宝地蜘蛛肚
蜘蛛肚位于歙县武阳乡的一座山上,是当地一姚姓聚居的高山土楼村。
200多年前,深渡姚氏族人乘船至此,发现此处山势就像蜘蛛结网一般,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遂迁移至此,才有了现在的蜘蛛肚土楼村。
第七站: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呈坎的美是被晒出来的,农民把辣椒、玉米等农作物晒在房前屋后,庭院晒场、农家屋顶,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晒秋图。
第八站:“柿柿如意”姬公尖
歙县姬公尖,这座以“柿”闻名的徽州古村落,盛产灯笼柿。一到秋天柿子丰收的时候,家家户户晒柿饼,远远看去一片片满满的橙色。
姬公尖柿子由来已久,据悉,明代万历15年间就开始种植灯笼柿子了,村内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柿子树至今依旧随处可见。每年秋天,家家晒柿子,户户做柿砣,喜气洋洋的!
第九站:江南重镇陵阳
陵阳自古即为江南重镇和山区土特产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这里留下他们诸多踪迹。境内明清徽派古建筑多有留存,古民居,古桥众多,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宁氏宗祠和南流桥为代表。
所村位于陵阳镇的西边,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所村厚重的美感,走进他的那一刻开始,犹如品着一杯陈年老酒,醇香在口中越来越淡,在心里却越来越浓。
第十站:依溪而建的芦村
芦村镇,地处界首市的最北部。卢村靠山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一级级青石台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
第十一站:赏秋绝佳地塔川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
穿过塔川村口的古木林,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上即可进入村内,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是中国三大秋色观赏地之一。
奇墅湖与塔川相邻,清溪水汇入奇墅湖,冲出一大片丰沃的泽地,阳光暖暖地照下来,迷人的秋色落在静谧的湖水中,很是好看。
第十二站:宁静的古村协理
协里属于古徽州地区的自然村之一,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大气污染,有的是宁静平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空气中散发出阵阵茶香。空灵之美直射心坎。
第十三站:原生态的龙池汰
龙池汰村位于婺源县溪头乡,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一个山颠斜坡上,是一个百来户的村庄。村口的枫树每临深秋,枫叶红艳动人。
第十四站:“龙尾砚”砚石产地龙尾
龙尾村位于婺源县溪头乡,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村落,仍保留着不少古老的徽派建筑。据说龙尾村是四大名砚之一“龙尾砚”的砚石产地。龙尾村很小,几乎是站在村头可望村尾。村后有一条河,河水碧绿如玉、清澈明净;河岸的山脚青竹绿树,红叶似火。微风吹过,红叶飘然落下随波而去,在光影摇曳中构筑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第十五站:炊烟袅袅的石城
婺源石城之美,美在漂亮的晨雾、美在袅袅的炊烟,美在千年古枫,美在白墙黛瓦。石城是摄影人发掘出来的景点,也是摄影人的打卡胜地。依稀中我还记得那个深秋的早晨架好相机,等待第一缕炊烟的光景!
每年秋季开始,树叶开始变红,云雾飘渺中那一抹红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相互映衬,每当早晨炊烟升起,如再遇晨雾、朝霞、云海、漂亮的光影,仿佛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
第十六站:陶瓷圣地瑶里
瑶里,古名“窑里”,从西汉建镇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这里荟萃了明清古建筑群和革命旧址等众多人文景观,踩着镶嵌着鹅卵石的青石板路,数着街两边的古店铺,历史的痕迹在细微末节中铺展在眼底,恍然如梦回千年。
古镇坐落在山谷之中,四周群峰环抱,整个古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形成山水萦绕的地理环境,让古镇更显宁静清澈。
第十七站:"吴根越角"话西塘
西塘古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后经宋元明清不断完善,融入不同时代风貌,形成了西塘古镇最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西塘与其他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誉为活着的千年古镇。
一座座古城承载着千年的风雨,山谷间烟雨蒙蒙,山脚下粉墙黛瓦,如墨的山水让古城充满诗意与遐想。这些古老的村落虽历经沧桑变迁,仍然是我们梦中的家园。
旅行到此也接近尾声,我来兑现文中的承诺,在此分享几句我对旅行的心得。平日里我多数闲暇时间都是陪伴家人,自己也喜欢阅读,画画,有时候兴致来了也做一些手作,或与三五好友小聚一下,聊聊天叙叙旧。但是,我觉得人啊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就会迷失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就会失去生活的热情,就会渐渐对什么都麻木。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总是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不只是看风景,还有更重要的是内观自己的心,通过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状态,来修正自己的对世界的认知,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真正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以我非常喜欢诗人陆游的那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到了金秋时分,希望你也能踏上寻梦之旅,去追寻你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此感谢团队的张老师和同行影友提供的精美作品,让我们的皖南之行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