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贤陈大夫祠及陈子壮纪念馆——广州金沙洲沙贝村

宋名贤陈大夫祠及陈子壮纪念馆--广州金沙洲沙贝村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1月21日写于2021年3月8日

3月8日上午我从金刚禅寺游览出来后,就沿街道走到了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沙凤村的先锋古庙,又沿沙凤村走到了广州市金沙洲沙贝村邓氏大宗祠,在邓氏大宗祠走几分钟就到了宋名贤陈大夫祠(陈子壮纪念馆)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郊沙贝村中元里大街38号,宋名贤陈大夫宗祠,俗称世德堂。宗祠由十二世祖陈锡(天游)和陈鏊(雁泉)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嘉靖十八年(1539年)落成。后经三次重修:第一次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十三世祖陈绍儒重修;第二次清道光十七年(1847年)重修;第三次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

宗祠为硬山顶大木小式,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主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宗祠门前有宽阔的7级石台阶,阶前场地宽广,一口大水塘绿波涟游,环境秀丽。

陈大夫宗祠呈现的是一种雄壮美,首先让人有压迫感,巧夺天工的设计、震撼人心的建筑、美轮美奂的装饰带来了视觉冲击,让人觉得个体力量的微弱和智慧的匮乏。

宋名贤陈大夫祠现已成为陈子壮纪念馆,前有宽阔的广场。

祠前安放有2009年落成的陈子壮半跪像,寓意这位岭南民族英雄临危受命,抵挡清军,挽救大明江山。石座上刻着“岭南民族英雄陈子壮”字体,背面是介绍陈子壮一生的简历。

我步上石级,见大门石额上刻“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有道光二十七年及丁末年款印章,其大门两边是按原样恢复的木板门联是: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

我跨进门内,看见上方有“钦点探花及第”金字金边的牌匾,非常精雕细刻,这是陈子壮在万历己未(1619)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第三名(探花及第),应了诗谶,时年24岁,被授翰林院编修,而在“探花及第”的两旁对联是:绳祖武而整衣冠当有宏农望气,建宗祠以序昭穆应如太史占星。

在我进大门时候,里面左边有几位老人在那坐着聊天,我说明来意后,他们欢迎我进去参观。之后几分钟,其他老人走开了。在这里看祠堂的老人看到我还在认真的拍,就问我:“你要这里的资料吗?”。我说:“要,等我看完这祠要走的时候再拿”。我出门时他就给了我一本“宋名贤陈大夫宗祠”简介修订本的书。谢谢他了。

在大堂两侧是介绍陈子壮一生经历,其中也有不少好的对联:翰墨飘香书画满墙添雅兴,甘露润臆先贤遗教壮情怀。

晨曦初照崇宇耀金一庭嘉木香凤远,世德方兴修身敬业万代儿孙福泽长。

念先贤济世为怀自是馨香后代,期子孙读书励志当有锦绣前程。

瑞霭遥临苍苍古树香九里, 春光复现灿灿宏祠传万年

还有二幅对联,是明代广州“四牌楼”中最后的一座牌坊“戊辰进士坊”上的三幅对联中的二幅对联:文明北斗魁三象,阀阅天南第一家。垂德功言于不朽,仰公卿长之无惭。

在步上大堂左右两边石级上,分别是“乡贤”和“忠烈”门牌对联:名贤传世胄,宦绩著家声。

万古扬名敦直节,两朝褒谥表开心。

大堂内中央高处是横匾“世德堂”和“忠简”,左右是“忠孝廉节”和“奕世其昌”的横匾,当年,陈子壮忠烈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特赐陈子壮“忠简”,所以,这块牌匾意义非凡啊!堂内有陈子壮塑像,高1.9米,由玻璃钢材料制成,是广州雕塑院造。

随后,我依照从外到内来记录大堂内经典的对联,这里,大堂两侧共有16幅对联:

五百年前源是宗亲望族远从妫汭出,廿七传后继承世德名门早向颍川开。此联是现代著名书画家陈树人撰、书、送)

缅先祖遗泽孔长俾炽俾昌烨烨一门诗书世胄,愿后嗣守身为大兴仁兴让绵绵万代忠孝家风。

陈子壮塑像两侧的对联是:抚先人之德泽犹存诵诗读书当贵绳其祖武,溯前代之音容若接鸿庥骏业毋忘贻厥孙谋。

在大堂内有16幅对联,其中2幅相当不错,看看:东皋园内柳初舒草堂寄迹别墅放怀遐想当年春色,小武陵中桃正发精舍息游沧州耽咏应怜此日韶光。

自道光丁未至今八十年重瞻宏宇崇堂奕奕顿增新景象,溯宋室南渡递传廿七世接踵乡贤名宦悠悠长想古衣冠。(此联是清光绪进士、文学家、书法家吴道镕撰)

看完了大堂,我便到了右侧堂,这里供奉着“始祖康延公”,有始祖康延公画像,画像两边对联是:宦游粤海政绩清明贻福荫,族发浔峰子孙昌盛仰先贤。

此堂有6幅对联,太多了,不能记之,随后,我到了大堂左侧堂,这里供奉着“陈文忠公遗相”,画像两边对联是:护国忠臣君不二,扶明良将世无双。

此堂也有6幅对联,而其中一联是对陈子壮文武双全,一生忠义的概括:幼读万卷书探花中式卅年柱石辅朝廷功勋留史册,晚统五省兵抗清扶明百战沙场断躯体浩气贯云天。

其实在陈大夫宗祠有40多对对联,是众多祠堂里最多对联的,可惜,不能全部记录,今日,对我来说真是有幸来到这里游览。

陈子壮(1596.11.13 -1647.11.6),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永历政权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1647年2月,陈子壮与陈邦彦、张家玉等起兵抗清,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于1647年11月初六日被磔死于广州东郊,追赠番禺侯,谥"文忠"。

陈子壮与陈邦彦、张家玉自1647年2月起兵至11月为清军所败,坚持抗战达十个月之久,拖住了清军在广东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他们至死不屈的气节,在历史上被称为"岭南三忠"。陈子壮的著作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