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泸州赏花经济“昙花一现”?功夫在“花”外

泸县谭坝油菜花盛开,江阳丹林樱花谷迎客……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三年疫情后,泸州迎来一年最佳的赏花季。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热情逐步回归,赏花经济掀起提振消费的又一波热潮。

赏花地是否做好准备?如何延长一朵花的“花期”,让赏花经济不再“昙花一现”?

01一“花”引来万家客

古蔺县双沙镇,一个以花闻名的小镇。作为古蔺乡村旅游发源地,双沙菜花节已举办13届,每年活动期间,盛开的万亩油菜花吸引众多市内外游客前往。

2月9日,记者走进双沙,地里的油菜还是菜薹。“今年的赏花季可能比往年晚一些,但我们提前启动了菜花节的筹备工作。”双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伟说,为了迎接后疫情时代回归的赏花客人,今年将策划举行盛大的菜花节。镇政府旁的空地上,推土机加急平整地面,建菜花节的临时停车场;节庆主题、核心区画面、配套活动正逐一敲定……

近年来,菜花节让双沙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芋坨坨是当地有名的美食,双沙镇行政街上开了近10家卖洋芋坨坨的店,凌晨两三点才打烊。双沙举办第一届菜花节时,何梦刚和老婆兰佳佳流动摆摊卖洋芋坨坨。后来,他们在街上开了“何梦刚特色烙烤”。最近这10年,他们的“小本生意”收入翻了不止10倍。不仅店面扩大了一倍,菜品也从十几种增加到几十种。今年正月,兰佳佳保守估算营收7万多元。“春节和菜花节是小店每年的旺季,一天要卖上百斤炸洋芋,单日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兰佳佳说。

菜花节为双沙镇带来的还有人气。从第一届吸引游客3万余人,带动收入200万元左右,到去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收入超500万元。在杨伟看来,菜花节不仅提升了双沙的知名度,也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受益的不止是当地群众,也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以及餐饮业、旅游业发展。

如今,双沙镇核心景区的油菜花田已建成为高标准农田,通过粮油轮作,亩产收入超过6000元。位于核心景区的白沙河河堤得到治理,当地群众不再遭受“三年两淹”之苦。核心景区内的彩色步道、永久性游乐设施等,无一不造福当地百姓。

以花为媒,赏花经济拉动消费,推动乡村振兴。进入2月下旬,江阳区丹林镇樱花谷上万株樱花次第开放,粉的红的,开得热烈张扬,娇艳动人,宛如花的海洋。这是西南地区植株最多、品种最全、花期最长的樱花园,成了春季赏花的热门景点。樱花谷的游客越来越多,周边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200多户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吃上了“旅游饭”。他们开起农家乐、小卖部,当下正忙着备货,准备迎接盛花期游客的到来……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金灿灿的油菜花,精心打造的亭台楼阁、彩色步道等,游客喜笑颜开徜徉其间,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因地制宜,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油菜花为金字招牌,成立了乡村旅游管理公司,除了赏菜花,游客还可以体验时下火爆的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项目,形成集农产品展销、蔬果采摘、开心农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服务业发展项目,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在泸州,大大小小的赏花点、网红打卡点已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消费回归的“春天”。

02花香还需路通畅

“堵车1小时,赏花10分钟。”2月19日,市民张小花去丹林樱花谷赏花遇上堵车,发了一条朋友圈。高兴出门,败兴而归,大家吐槽的正是热门赏花地的赏花之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赏花经济要有美景吸引人,也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留住人。很多藏在世外的“桃源”,基础设施薄弱、接待能力弱等是共同的痛点——

我市的赏花点分布在大山、远郊,市民远行方能抵达。新晋赏花点乌蒙花海,桃李盛开美不胜收。但苦于山高路远,仅是摄影、驴友等小众群体的赏花地。

有的赏花地刚推出,就吸引大量游客。由于交通承载能力有限,或缺少提前研判,交通拥堵让游客苦不堪言。谭坝油菜花景点观景台、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但旺季仍会堵车。

“据我们了解,目前赏花堵点是县区到景点的公路。”市公路局公路规划科负责人方林杰介绍,这是乡村旅游的痛点,一些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乡村赏花点等比较突出。

爆发式增长的客流量,会造成农村公路短时间的超负荷运行。如何破解赏花通行堵点?在方林杰看来,为赏花之旅提供通行保障,提前规划建设到景点的道路是重中之重。如果景点热度仅能持续一时,可以采取应急性措施来解决,如交通管制、加密公交、专人引导等。去年菜花节期间,古蔺县双沙镇采取“场镇单循环,景区路段交通管制”的做法,让10万人次游客顺畅游览。杨伟说,在对场镇道路改造后,具备了单循环的条件,加上交通管制,场镇及景区接待游客的交通能力得到提升。

通往龙马潭区桐心院子的农村公路,以前是一条水泥路,自驾车一多就会发生拥堵。随着桐心院子景点的日渐成熟,龙马潭区及时改造这条乡村公路,铺上沥青路面,沿途增设了多个临时停车点,改善了进入景区道路的交通条件。客流高峰时期,景区还会采取加密公交车,增设交通引导人员等措施,尝试破解旺季交通拥堵的问题。

除了各赏花地积极探寻对策外,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进“幸福美丽乡村路”专项建设,推动乡村公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乌蒙花海为例,该景点位于泸州最南边的赤水河畔,紧邻贵州,算是一处偏远的赏花地。在泸州的公路网规划图上,已经规划了覆盖赤水镇的横向和纵向两条省道。方林杰说,随着这两条省道的规划建设,通往乌蒙花海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

赏花,除了通行上的堵点,餐饮、住宿、公共卫生间等系列配套设施的缺乏,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赏花点大多位于乡村,周边餐饮大多停留在农家乐的水平,普遍存在接待能力弱、菜品单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餐饮、住宿的硬件、软件都有待提升。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向日葵赏花点,去年开放时还停留在粗放管理状态,没有游步道,没有公共卫生间,游客只能到周边农户家借用厕所;饭馆、农家乐少,不少游客赏花后匆匆进城用餐……如今,该赏花点已经升级改造成农场,观景有了石板路,设置了露营台、烧烤区,即将安装移动公厕,以带给游客更好体验。

03“花+N”,延长“花期”振兴乡村

鲜花的盛花期短暂,难免让赏花经济“昙花一现”。如何提升一朵花的“厚度”?做好“花+N”文章,或能延长赏花经济的“花期”。

“今日围炉煮茶已满,明日可约。”“‘3·8’女王节快到啦,大家先预订预留场地哟,实在不行错峰也很棒。”正在北京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学习的泸州优植园艺负责人刘雪琴牵挂着自己的家庭农场,在朋友圈适时更新接待进度。

90后的刘雪琴,4年前回到家乡江阳区分水岭镇,流转了50亩土地进行园艺种植。打造的屿溿花园种满月季、绣球、铁线莲,花期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成为一处网红赏花目的地。经过几轮升级改造,刘雪琴的家庭农场,从单一的花期赏花,不断融入精致露营、围炉煮茶、户外烧烤、花艺手工等新潮体验,到如今可承接草坪婚礼、单位团建、园艺体验等多种活动,走出了赏花经济“花期”短的困局。

走一条农商文旅融合之路,新消费场景的营造和体验式农业的运用,让刘雪琴的农场越做越大。市商务会展局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科科长马晓聪认为,农商文旅结合的新消费场景打造,在刺激文旅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推动餐饮、住宿、农业产业等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赤水河流域万亩果树鲜花缀满枝头,各区县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不同花期的农业产业形成了不同季节的赏花景观。赏花经济推动农旅联姻,不仅促进了消费回暖,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当前,我市各区县正在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结合不同花期推出精品赏花旅游线路,结合当地文化推出特色乡村游,让游客体验感更强。

开门迎客的丹林樱花谷,正火热。丹林火的不仅是赏花,早在春节期间就举办了新春盛典,汉服走秀、花车巡游等民俗活动,提升了游客体验感,赚足热度。

加入民俗表演,融入红色文化,结合少数民族文化,泸州的赏花点正在突破传统的单一赏花项目,向着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发展,赏花经济不断掀起新热度。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宣传推广科科长张鉴介绍,泸州赏花点现状主要是点位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接待的游客主要以自驾游、散客为主,接待旅游团的较少。受泸州气候条件影响,泸州赏花点花期较短,难以呈现持续花开的盛景,因而泸州赏花地打造适合往小而美发展。

赏花点的兴起,反映了农业向旅游发展的变化。不少赏花点发展起来后,基础设施慢慢得到提升,带动了乡村振兴。泸县谭坝村通过发展旅游,现在修建了旅游栈道、观景台等,带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拉动了周边农家乐发展,增加了农户收入。

眼下,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在梳理我市各大赏花点,将围绕乡村旅游发布推荐有品质的景点和线路,以及配套的餐饮、住宿等,把供需双方的需求对接起来,更精准地服务经济复苏,助力我市拼经济搞建设。

“一朵花”推动乡村振兴

10多届古蔺双沙菜花节,让何梦刚的“小本生意”收入翻了不止10倍;江阳区丹林樱花谷,带火了农家乐、小卖部,让200多户农户吃上了“旅游饭”;泸县谭坝以油菜花为媒,成立了乡村旅游管理公司,打造水果采摘、花卉观赏、农产品展销、开心农场、休闲观光一条龙……泸州“花”经济,已经走好了以花为媒的第一步。

之所以叫第一步,是因为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搞好“花经济”,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不能让花期一到就出现“肠梗阻”,配套的餐饮、住宿、公共卫生间,不仅能提高游客的获得感,更能提高“花经济”的附加值。此外,特色才是核心竞争力。泸州的“花经济”,不同于云南的“鲜花经济”,也不同于洛阳的“牡丹文化”,更要侧重于“花+N”里的N。刘雪琴的探索,颇值得玩味。种植不同的花卉延长花期,更从单一的赏花,融入精致露营、围炉煮茶、户外烧烤、花艺手工等新潮体验,再到承接草坪婚礼、单位团建、园艺体验,真正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搞好“花经济”,必须加强统筹,避免同质化竞争。同质化不仅会消磨游客的游玩热情,更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投入。“花经济”应当挖掘当地特色,把当地人发动起来,既培训专业技能,又提升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再充分融入民俗表演、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强化“软实力”,着力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花经济”才能热度不减。从全局上讲,把不同特色的“花式”旅游点串珠成链,百花齐放,泸州的“花经济”才能进一步做活。

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吸引八方客。把农文旅充分结合,把“花经济”变成“花产业”,就能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推荐阅读